郭書真
既然低利率無法奏效,央行應該考慮收手,或至少暫緩一段時間觀望。還記得美國次貸危機嗎?這場危機便是低利率所引起的。
正如市場所料,美國聯邦儲備局在剛過去的周三宣布今年內的第三次減息。根據聯儲局主席鮑威爾的說法,除非經濟形勢惡化,否則這一輪的減息將暫時告一段落。希望事實真是如此。
減息雖然可以刺激經濟,但是長期的低利率環境卻會對全球金融市場産生負面影響,在見到低利率的效果之前可能會先出現其他問題,尤其是目前面對的不只是低利率而還有負利率。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10月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將今年的全球經濟增速預期從3.3%下調至3%。爲應對經濟下滑和低迷,全球中央銀行紛紛推行寬松的貨幣政策以期提振經濟。
在美國聯儲局的帶動下,全球央行進入一輪的減息潮,包括歐洲央行9月再減息10個基點,把負利率進一步推到-0.5%,並且從本月起重啓大規模的資産購買計劃。
當年在全球金融危機期間得以獨善其身、不必采取非常規措施渡過危機的三個央行,如今恐怕也面對別無選擇的困境。爲了刺激經濟增長並推動通貨膨脹,韓國和新西蘭央行今年兩次減息、澳大利亞三次減息,利率皆降至曆來最低水平,接下來可能得采取更激進的手段。
相比美國聯儲局相對較高的利率水平,其他央行減息的空間有限,而已經處于負利率區間的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實施更大規模量寬政策的空間似乎也不多,政策空間收窄暴露出全球金融環境不穩定的風險。
就算央行暫緩減息 低利率料持續一段日子
全球央行處于寬松狀態已經一段時間,隨著所謂的非常規政策成爲一種常規,它的效力似乎已經減弱。路透社最近訪問的分析師便認爲,盡管多家央行推出了數輪貨幣寬松舉措,但全球經濟增長進一步下滑的可能性高于同步複蘇的可能性。
既然低利率無法奏效,央行應該考慮收手,或至少暫緩一段時間觀望。
還記得美國次貸危機嗎?這場危機便是低利率所引起的。美國聯儲局在1990年代和2000年代有兩輪的降息行動,幫助美國擺脫了經濟衰退,然而過低的利率政策也導致信貸規模快速擴張,利率走高以後信貸泡沫破裂,美國次貸危機最終演變成全球金融危機。
這一輪的量寬政策把多個央行推向負利率政策,令全球負收益資産增至17萬億美元的高位。爲追求高收益,投資者可能被迫增持風險更高、流動性更差的資産,而企業與個人可能過度貸款,增加了金融體系的脆弱性,可能引發大規模的金融風險爆發。
就算央行暫緩減息,低利率預料還是會持續一段日子。美國銀行首席投資策略師哈奈特(Michael Hartnett)早些時候在一份報告中指出,迎接2020年的將是前所未有的低利率環境。
站在宏觀角度,長期的低利率環境會構成金融風險,站在微觀角度,長期的低利率環境會把退休規劃完全打亂。
還記得20年前做退休規劃時,新加坡10年政府證券收益率高達5%至6%,銀行用6%或7%的回報率做假設幫我估算每年應該撥出多少儲蓄作爲退休用途。如果這些年來我一成不變的沿用,距離退休肯定遙遙無期。
30歲時希望能在60歲以前累積100萬元好退休,當時按6%的回報率計算,每年撥出1萬2649元便能達到目標。
但是過去20年來的回報率每況愈下,若回報率只剩3%,每年撥出1萬2649元,到了60歲的時候也只有60萬1781元,比目標少了40%,是非常巨大的落差。
低利率環境要確保 有足夠儲蓄可退休的方法
自2007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新加坡10年政府證券收益率就沒有高過3%,但是到了今天,還是有人用3%甚至是4%當做保守回報率的假設。保險公司在給客戶介紹儲蓄保單時,仍用3.25%和4.75%做演示。試想,今天的10年政府證券收益率還不到2%,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要達到3.25%都已經是挑戰,更何況是4.75%?
若及早發現失算,至少還有時間更拼命去存錢。若後知後覺,就得冒險投資較高風險的工具。最怕是不知不覺來到退休時才發現儲蓄還未達標,就只能延後退休計劃,或調整對退休生活的期望值了。
在低利率環境底下要確保有足夠的儲蓄退休有幾個方法:儲蓄更多、花費更少、承擔更高風險,或三管齊下。無論是要在50歲之前退休,或跟多數人一樣到62歲才退休,低利率或負利率都意味著需要存得更多、花得更少,因爲投資組合將不會增長,除非願意承擔更大的風險。
低利率未必能拯救經濟,但肯定會打亂你和我的退休規劃。當人們的退休規劃被低利率打亂而被迫減少支出時,整體經濟活動就會放緩,到時不但看不到曙光,反而把經濟推向更加黑暗的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