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市場規模小,科技進步飛速沖擊業務模式,本地中小企業面對了雙重挑戰。
如何在應對科技顛覆的同時,開拓海外市場?如何確保自己的業務模式跟上時代以及客戶的步伐?
“夢想企飛”系列帶你了解四家本地中小企業如何不斷創新克服這些挑戰。
“工業4.0不只是機器人和自動化,更重要的是通過收集和分析數據,改善運作流程。”
本地服裝制造和出口商勵勤集團(Lee Yin Group)營運總監李樹鋼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指出,公司將通過工業4.0科技提高競爭力,在傳統成衣制造業開辟一條新路。
本地消費者可能對“勵勤”這個名字並不熟悉,但冬裝品牌Coldwear可謂家喻戶曉。勵勤正是Coldwear的母公司,它由李樹鋼的父親和叔叔在1974年成立,最早從事毛衣紡織,目前專注B2B成衣縫制業務,客戶包括H&M、Gap、Target和沃爾瑪(Walmart)等服裝和零售業巨頭。
紡織業對人工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所以早在上世紀80年代,勵勤就踏出新加坡,往海外尋找商機。目前勵勤在印尼一共有三家成衣縫制工廠,最早一家工廠設在雅加達周邊的丹格朗(Tangerang)。前年10月通過企業發展局的國際融資計劃所開設的新工廠則位于西爪哇省馬賈倫卡縣(Majalengka)。
當談及爲什麽選擇距離雅加達200公裏的馬賈倫卡縣設廠,李樹鋼表示因爲印尼的法定最低工資因爲區而有所不同。另外,當地人的就業機會不高,勵勤在當地設廠能夠大量聘請他們,開創就業機會,傳授知識與技術,可說是一個互惠互利的過程。
疫情期間通過遠程辦公推動項目
去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冠病疫情,導致多個國家急速實行封鎖措施,打斷企業的正常運作。
李樹鋼透露,由于公司幾年前就采納數碼化,本地總部職員能夠利用科技與印尼的團隊保持聯系,通過遠程辦公推動項目進行。公司的訂單起初受到影響,但
隨著網購需求增加,全球客戶的生意漸漸恢複,生産線已回到疫情前的狀態。
身爲第二代傳人的李樹鋼此前曾在跨國科技公司任職,他近年加入公司後,設法引進新科技,打造一家擁有工業物聯網(IIOT)的智能工廠。
成衣制造業作爲勞動力密集行業,多年來都停留在工業2.0階段,如今卻要一步到位邁向以“智能化”爲主題的工業4.0時代。
李樹鋼說:“很多客戶要知道工廠操作的細節資料,如果沒有這些數據,就很難跟客戶溝通。我們要是不在這方面投資,很快就會被淘汰。”
在新加坡企業發展局的幫助下,勵勤從前年起采用第二代企業資源管理系統(ERP)提升工作效率,也嘗試在新工廠的針車上安裝小型無線傳感器,以便追蹤固定資産。
李樹鋼說,如何追蹤固定資産,對每家大型工廠都是一個難題。“新工廠有4000多台針車,由于不同項目用到的針車不同,它們的位置會不停移動,有時還會送去維修。過去要追蹤這幾千台針車的去向,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接下來,我們計劃增設傳感器,不但可以顯示每台針車的位置,還能檢測出針車是否在操作,幫我們優化機器運作。等到它們全面投入運作,預計能將生産力提升10%至15%。”
這些傳感器不僅節省人工,還能24小時運作,整體成本較低。李樹鋼介紹,公司下來還計劃在新廠房裏安裝其他傳感器,監測室內空氣質量和出入工廠人數等不同數據。
通過大數據改進産品
他也坦言,轉型過程中最大的挑戰是改變員工和中層經理的心態。“他們會問爲什麽要做這些改變,但如果他們能夠自己體驗到轉型的益處,就會開始逐漸轉變心態。”
爲此,他選擇在新工廠測試傳感器,再逐步擴大使用範圍。他也鼓勵管理層采用雲端服務提高工作效率,並減少人爲誤差。
除了改進硬件設施,勵勤也采用軟件提高工作效率。公司目前就用虛擬設計技術制作服裝樣品,讓客戶可以立即看到服裝在身上的效果,省下來回寄送樣品的時間和成本,也加快産品面世的速度。
雖然零售業務在勵勤整體營收中占比少過10%,但公司仍在新加坡及海外積極擴張該領域業務。李樹鋼說,公司能通過零售業掌握到第一手消費者信息和市場趨勢,從而更好地調整生産線。
1999年設立的Coldwear,目前在本地有六家分店,在印尼有五家分店。公司接下來將放眼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泰國等其他東南亞市場,也將推出一個針對年輕顧客群的禦寒服飾品牌。
兩年多前,勵勤在企發局協助下,與新加坡科技研究院旗下的新加坡制造技術研究院(SIMTech)進行業界合作項目(Collaborative Industry Project),共同研發了智能發熱背心,只要插上充電寶(PowerBank)就能自動發熱。
目前市面上的發熱背心多是以碳纖維爲導熱原料,而勵勤研發的背心是通過印在布料上的“導電墨水”更快捷和均勻地導熱,重量也比碳纖維背心輕,穿起來更舒適,還經得起100次換洗。
李樹鋼透露,這款産品前年5月在Coldwear推出至今,已賣出超過六成庫存,接下來還會繼續改進,譬如增加手機遙控功能。
“今後顧客可以用手機應用控制背心開關和溫度,這也爲我們提供更多用戶資料。”
談到這裏,李樹鋼眼前一亮:“過去我們賣出産品後,從來不知道這些衣服的去向。今後就能通過大數據,知道有多少顧客穿著這件背心到哪些國家,平均每天穿多久等。這些信息都有助于我們改進産品,也更有針對性地推出促銷活動。”
他說:“智能可穿戴産品將是未來服裝業的趨勢,我們一定要趁早進入這個領域,過後才能爲客戶提供相應的生産服務。如果等到客戶來詢問才開始研發,那就太遲了。企發局總是告知我們相關活動和展會,這也幫助我們掌握最新資訊和行業趨勢。”
詳情請上:https://go.gov.sg/keepgrowing-zb
更多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