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SME”針對中小企業領域的最新市場趨勢和熱門課題進行剖析,爲中小企業提供實用的貼士和信息。
中小企業最需要幫助的四個方面是聘員、資金、技術和市場。本文介紹企業可以向哪些機構尋求協助,以及它們是否取得成效。
資金(現金流)、人才、科技和市場是業務的主要基礎因素,建立和強化這四方面的能力,不僅有助企業面對冠病疫情的挑戰,長期還能幫助它們把握新的增長機會。
新加坡企業發展局(ESG)常務副局長陳德鈞受訪時表示,商家肯定知道這些,但許多可能缺乏資源和知識,尤其是中小企業。
冠病導致企業面對成本壓力、現金流和人力問題,因此企發局改進一些融資計劃,支持中小企業取得現金流,進行業務轉型和增長計劃。企發局也與夥伴合作,在新加坡制造商總會(SMF)、新加坡印度商會(SICCI)和新加坡馬來總商會(SMCCI)設立中小企業中心,提供咨詢服務。企發局也與普華永道(PwC)合作,開辦金融管理課程讓業者報讀。
中小企業也關注如何采納科技。它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數碼技能水平,小步嘗試,最終結合到整體業務流程。在數碼化初步階段的公司,可以考慮生産力提升計劃(Productivity Solutions Grant)提供的簡單標准方案,涵蓋人事、電子商務至電子支付等,甚至有針對個別行業的方案。隨著業務規模擴大,商家可以借助更先進的科技來提升管理較大業務的能力。它們可以考慮聘請系統綜合商把現有科技系統與新系統結合,提高效率。這包括自動化方案,廠商甚至可以采用工業4.0方案(物聯網、智能感應器和人工智能)。
陳德鈞說,在中長期,商家可能想要開拓海外市場。隨著更多商家積極發展電子商務,這個模式可以幫助商家快速測試海外市場,不必在當地有實體店或辦事處。之後是改進産品、加強品牌故事、數碼行銷、客戶聯系,以及全方位銷售渠道策略。國際化意味著需要創新以加強産品與服務的競爭優勢。
學者:聘請與留住人才才是中小企業問題核心
另外,人才仍是業務成功的一個要素。中小企業展開轉型時,需要確保員工獲得足夠支持和裝備以便應付挑戰。它們可以先確認員工缺少的技能,然後進行技能提升、重新設計工作或聘請所需人才,確保公司有正確人力協助業務增長。
陳德鈞指出,想要建立這些能力的中小企業,可以和全國12個中小企業中心的商業顧問討論它們的計劃,也可以上GoBusiness網站了解有哪些支援計劃。
李光前商學院金融系高級講師洪斯慶博士受訪時表示,中小企業的問題並非單方面,而是結合上述四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緊密相連,但他認爲聘請、激勵和留住人才才是中小企業問題的核心。這是因爲,有對的人力資源,中小企業將取得良好表現,從而帶來知識、市場以及吸引投資者注資。
許多中小企業花太多時間和精力招聘,但最終仍然面對人才流失的問題。很多時候,這與純粹的報酬沒有什麽關系,而是一些其他重要的因素,如工作範疇、職業發展途徑、成長和學習機會,以及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洪斯慶博士也是大華銀行—新加坡管理大學亞洲企業研究院執委會副主席兼主任。他說:“事實上,如果人員管理沒有得到優化,走出去向公衆、客戶和投資者作出承諾將是弊大于利。此外,一個被內部運營問題困住的中小企業業者可能沒有清晰的頭腦來制定戰略。”
他指出,企發局爲中小企業提供了各種計劃,使它們能夠獲得負擔得起的咨詢服務。此外,一些大學也提供咨詢計劃,如大華銀行—新加坡管理大學亞洲企業研究院2005年開始的中小企業咨詢計劃,讓中小企業與作爲學生顧問的在校學生合作,學習如何改善運作模式。
中小企業中心@西南區商業顧問淩鳳憶受訪時指出,中小企業需要學會打造出一個吸引人、可以從事有意義工作的地方,並向求職者“推銷”這個角色。其他解決方案可以是參加職業展覽會,以提高潛在雇員對公司的認識,研究政府機構在冠病疫情期間的薪金支持。
淩鳳憶也認爲,人才是企業需要最優先關注的領域,因爲無論在哪個領域,它都能支持公司轉型。勞動力發展局(WSG)已經推出了幾個薪酬支持計劃,以重新培訓員工技能、幫助他們與時俱進。我國有職業匹配活動,以幫助雇主和雇員管理並現實他們的期望。
她說:“爲了進步,中小企業的心態和意願必須改變,他們的業務必須准備好應對這些變化。我明白,在日常的挑戰下,展望未來不容易,但領導者必須展望未來,保持彈性。”
她指出,中小企業可以通過提升技術和環境來提高吸引力,數碼化和科技可以幫助中小企業提高生産力、成長並帶來新的人才、技能和想法。科技方案不勝枚舉,中小企業須要確認最符合業務需求並最能無縫結合到現有系統的方案。
對于資金方面,她說,不論是貸款還是尋找投資者,中小企業應從源頭上尋求幫助,確保提供必要的信息和細節。至于市場,有意開拓海外市場的中小企業可能不知道如何調整産品以滿足新客戶,或勇敢地轉向新領域。它們可以咨詢值得信賴的夥伴或中小企業中心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