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山海經》,我們如同瞻仰到了兩千多年前的山水地理人文。而站在兩千多年後的今天,爲讓更多人找到開放路徑,在中國西部腹地,一項籌劃多年、已實踐三年、前路依舊漫漫的系統性工程——西部陸海新通道(以下簡稱“新通道”)建設如吸鐵石般,吸引著期待書寫“新山海經”的人們。
9月14日至21日,圍繞“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專題調研組輾轉于我國雲南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用腳、用心、用腦“丈量”西部地區貨運出海路徑——從中老鐵路中方始發站昆明王家營西站到境內最後一站勐臘磨憨口岸;從玉溪峨山化念火車站貨運站到蒙自紅河綜合交通樞紐;從南甯國際鐵路港到欽州靈山平陸運河馬道樞紐建設現場再到北海市鐵山港碼頭,爲參與書寫這代人的“新山海經”,唱響“新雲水謠”,委員們一路上全力以赴、風雨兼程。
主線主向
2019年8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發布《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新通道上升爲國家戰略。建設新通道,對于充分發揮西部地區連接“一帶”和“一路”的紐帶作用,深化陸海雙向開放,強化措施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曆史意義。截至目前,新通道有東、中、西三條較爲明確的運輸通道,其中:東通道爲重慶經懷化、柳州至北部灣出海口;中通道也被稱爲主通道,爲重慶經貴陽、柳州至北部灣出海口;西通道被分成了兩條線,第一條爲成都經黃桶、百色、南甯至北部灣出海口,第二條爲成都經泸州(宜賓)、百色、南甯至北部灣出海口。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這是央地同心推動新通道建設的初心之一。目前看:由北向南,利用新通道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等多式聯運方式由重慶向南經貴州等省份,通過廣西北部灣等沿海沿邊口岸,通達新加坡及東盟主要物流節點,運行時間大致比經東部地區出海節約10天;由東至西,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優勢産業轉移,在豐富新通道貨物品種的同時,也爲新通道沿線形成新産業集群創造了機會;在新通道規劃啓迪下,雲南省作爲溝通我國西部省份和東南亞沿海地帶,具有與越南、老撾、緬甸三國接壤,連接四川、貴州、西藏和廣西四省區等獨特區位優勢的省份,也在加大探索更多開放新路徑的力度。“一路走來,我們對通道作爲國家發展戰略的深遠意義有了新認識,新通道建設是西部各省區市突破自然地理局限、重塑經濟地理優勢的陸海大合唱,著的是‘新山海經’,唱的是‘新雲水謠’。這既反映出了大時局、大格局、大機遇的時代要求,也是秦嶺南北、蜀道之上、巫峽之中、雲貴高原、左右江畔、北部灣區政府官員、黎民百姓的共同心聲,更是西部大開發找到突破口的集體覺醒。談起新通道人人都眼睛放光,信心滿滿,摩拳擦掌,心急火燎。”調研組在與南甯的同志召開座談會時,專題調研組組長、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武警部隊原政委孫思敬語爲情動。
早在9月2日召開的情況介紹會上,孫思敬就曾談到,在跟蹤調研新通道建設的三年時間裏,他發現很多地方都想搭上“這趟車”,這凸顯了沿線地方政府和人民對國家戰略的積極“擁抱”。而從規劃落地角度看,此時此刻更應守住初心、明確主線主向,在此基礎上擴大效益外溢。主線“加粗”,互動的腳步必然“加密”。成立于2010年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四川順應動力電池材料有限公司,總部位于眉山市東坡區高新技術産業園。2019年10月,該公司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鐵山港區注冊成立了子公司北海順應,專題調研組在施工現場了解到,新成立的分公司在北海投資的第一個項目“儲能電池材料鎳钴原材料加工項目”計劃于2023年初實現試生産。
北海位處泛北部灣經濟區的中心位置,既是我國西南地區與東南亞地區國際交流的天然紐帶,更是溝通中國與東盟各國的“橋頭堡”。近年來,選擇落戶北部灣區的新通道沿線企業日趨增多:在位于欽州的廣西華誼能源化工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廣西石化公司煉化一體化轉型升級項目基地,以及在位于北海的科惠電子産業園區和太陽紙業、信義玻璃工廠流水線旁,專題調研組成員聽到企業負責人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這裏的區域優勢和營商環境吸引了我們”。而這,也正是北部灣作爲新通道上重要的國際門戶港和國際樞紐海港,引來“源頭活水”的“組合拳”。“一個企業被招商過來後,又跟過來一群企業,逐漸形成産業鏈,這令人鼓舞。下一步我們要重點關注産業集群的形成,同時算清搞項目和碳排放之間的環保賬。”談及此,調研組成員、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這樣表示。調研組成員、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原黨組書記、副局長畢井泉則特別強調,作爲20世紀80年代國務院批准的全國首批對外開放城市之一,北海正面臨著難得的曆史發展機遇。現在看,北海、欽州、防城港等北部灣地區擁有天然的深水碼頭,是中國唯一與東盟海陸相連的區域,也是輻射中國西部內陸公鐵水聯運的物流樞紐,更是長三角、珠三角産業升級的最佳承接地。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這一灣區必將成爲中國經濟的新增長極。“新通道把大家的熱乎氣提起來了,處處都有大開發的勁頭。而從問題角度看:主線主向並不突出,成渝南下已經拐出四條線了;地方上想‘搭快車’,但尋求幫扶的想法多一些,挖掘自身潛力還不夠,這不符合新時代進一步開放發展的要求;沿線各省區市圍繞新通道建設協同協調難度較大,用地用海用碳等問題,仍需中央協調。”孫思敬這樣說。
調研組成員、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交通運輸部原副部長、中國民用航空局原局長馮正霖認爲,圍繞主通道開展工作要建好基本盤、摸清基本面,把握好當前和長遠的關系,處理好線路樞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問題。可以適度超前,但也要量力而行、穩步推進。從吸引投資角度說,要讓企業看得到預期、算得出效益,地方政府在築巢引鳳工作中應結合本地資源優勢,更加注重市場主體的需求,精准施策。調研組成員、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原董事長曹培玺認爲,新通道建設是項系統性工程,建議從國家層面攬總盤子算細賬,既要避免各自爲政、修出“斷頭路”,也要將優化營商環境視爲生産力、讓民間資本願意參與其中。
有物有流
全國十朵花,七朵在鬥南。昆明鬥南花卉市場,全國鮮切花市場份額占比大于70%,出口50多個國家和地區。每晚8時許,昆明鬥南花市夜市開場;淩晨時分鮮切花交易正酣,之後通過空運或空鐵聯運,以“鮮花專線”方式發往各地。“鮮花生意要的就是鮮,要是沒有配套物流,在本地是賣不出這麽多鮮花的。”面對本報隨團采訪記者,鬥南花市賣家丁女士這樣說。剛剛開通9個多月的中老鐵路,是“護花使者”之一。數據顯示,截至9月3日,開通9個月的中老鐵路累計運輸貨物726.6萬噸,國際貨運總值突破100億元,國內承運範圍已覆蓋全國30個省(區、市),服務國內企業超過1500家。貨物品類也從開通初期的化肥、橡膠、百貨擴展到了電子、光伏、通信、鮮花等近2000種商品。其“黃金大通道”作用正日益凸顯。“途經王家營西站的貨物絕大部分要過廣西,然後出國。這個站點十分繁忙,要24小時作業,晚上比白天還忙。”于中鐵聯集昆明中心站的樓頂上俯瞰王家營西站全貌,調研組成員、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鐵路總公司原副總經理盧春房如數家珍。
作爲中老鐵路國際貨物列車的起點站,王家營西站是雲南唯一的一級物流節點,也是雲南最大、基礎設施最完備的集裝箱場站,更是緬甸、老撾、泰國、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外貿物資的重要集散地。從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驅車兩小時到達勐臘縣,這裏的小鎮“磨憨”同樣因鐵路而揚名——從這裏穿過友誼隧道,就到老撾了。作爲中老鐵路貨物出境前的最後一站,截至9月22日,按鐵路統計口徑,磨憨鐵路口岸累計完成出入境貨物2098列、50768車、143.8萬噸,環比分別增長了8.1%、13.7%,4.2%。而磨憨公路口岸作爲我國通往東南亞各國的重要陸路通道之一,2019年至2021年以來,年均通行能力均保持在450萬噸以上,已達到設計通行能力的7倍以上。專題調研組了解到,從這裏出境的主要貨物品類集中在鮮貨果蔬、百貨、化工、光伏、電子及未焙制麥芽等品類上;入境主要貨物品類爲金屬礦石、有色金屬、化工、食品(大米、薏仁米、木薯澱粉)、農副(木炭、掃把花)、飲食品(啤酒、飲料)等。自磨憨站開通運營以來,國內已有21個省區市先後開行了中老鐵路跨境貨物列車,運輸貨物已覆蓋老撾、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柬埔寨、新加坡等國家,實現了貨通天下。“要做到貨通天下,貨是個大問題。一方面要進一步擴大貨源。現在大家都在謀發展,自身的特色該如何凸顯?要圍繞大局,處理好全局和局部的關系,更好地調動起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建議地方商務等部門好好研究一下貿易安排,貿易安排做得好,就能提高企業的積極性,企業就願意幹。例如《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今年剛開始實施,誰能搶在前頭,誰就能嘗到甜頭。當前不少企業對如何適用相關規則還不夠熟悉,圍繞産業轉型升級和區域融合發展,加大對關稅減讓政策和原産地累積規則的宣傳解讀很有必要。另一方面要關注貨物流向和暢通。建議根據國家總體規劃安排,聚焦主幹線進一步做好暢通工作,同時兼顧完善其他線路。”談及此,調研組副組長、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海關總署原署長于廣洲表示。
貨通天下,政策實施很重要。對此于廣洲表示,要在便利化措施地落實上下更大功夫,關鍵是降低運營成本、提高運行效益,這樣才能有發展的後勁和可持續性。海關等部門在推動貿易便利化方面能夠發揮更大作用。例如通過豐富海陸運航線和船期,發揮多式聯運優勢,提高RCEP成員方鐵路、水運、公路、航空等資源利用效率。再如多式聯運“一單制”可以幫助企業提高效率、節約成本,現在當地應用得還不夠,需要加緊推廣。在劉世錦看來,南向而望,隨著東盟國家工業化進程不斷加速,和我國經濟可以形成互補,因此新通道會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展眼國內,中國東南地區相當一部分産業需要轉移,西南地區也是比較合適的承載地。現在看應兼顧搞規劃和看市場,中國港口數量已不算少,可根據市場反應適當做減法,明確主向主線,當務之急理順貨從哪兒來、到哪兒去的問題。
向海圖強
作爲新通道的海陸交彙點,欽州擁有廣西自貿試驗區面積最大、唯一臨海、面向東盟的欽州港片區。在欽州港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專題調研組爲“智創港口”給北部灣國際樞紐海港建設所注入的新動能點贊。而在爲期8天的調研中,跨越兩省區多市州,專題調研組一路走來發現在新通道建設中,類似這樣的積極嘗試不在少數。看到亮點的同時,新通道建設也有不容忽視的問題。
畢井泉提出,新通道建設已進入到需要做具體細致工作的階段,應圍繞新通道的比較優勢、實際能帶動地方經濟增長多少進行分析。同時,要充分評估當前經濟形勢對新通道建設的影響。另外,新通道建設需要巨額資金投入,要加強資金籌措,認真研究社會資本參與建設的可行性,研究靈活的運價政策,確保項目的建設和正常運營。全國政協委員、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錢學明認爲,新通道建設的重要性與産業建設的必要性缺一不可,相互促進:從重要性上看,新通道對我國經濟區域協調發展尤其是經濟戰略安全具有重要意義,需要從國家層面予以推進;從産業布局角度講,加快建設北部灣戰略性産業基地、以産業基地推動貨物雙向流動,將有助于促進中西部地區經濟帶的形成、以應對大國競爭等外部挑戰。“一路走來,我認爲雲南向南探索這條路可以繼續走。長遠來看,這條通道對雲南經濟增量提升具有較大意義。雲南同樣具備對外開放‘橋頭堡’的區位優勢,我們可以先把基礎設施建好,之後通過政府搭台、鼓勵民營企業先‘走出去’,盡快形成國與國之間的民心相通,以此形成區域經濟循環。”調研組成員、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中國公路工程咨詢集團有限公司原總經理李志軍給出建議。調研組成員、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信部原副部長劉利華建議,新通道規劃建設要將信息通信網絡一並考慮進去,特別是跨境通信線路如光纜(包括陸纜、海纜)、區域信息通信樞紐、出入關口局的建設,最好能做到統籌謀劃、超前布局、同步建設。
“新通道建設處在難得的曆史機遇期,高度契合了國際發展東望、國內産業西移的天時、地利、人和。這也必然要求央地同心、中外聯動、高瞻遠矚、一鼓作氣。”談及新通道的未來,孫思敬有四方面建議。第一,新通道作爲國家戰略影響深遠,要跳出局部謀劃全局,從國家層面高起點統籌。第二,要聚焦主通道,構建西南經濟走廊,打造新的雙循環經濟區。第三,北部灣區成爲東承西接的戰略産業聚集區,目前條件已經成熟。可以承接東部高質量産業轉移,形成龍頭企業的産業鏈。這一過程中,中央政府可以從用地用海用碳等方面給予支持。第四,新通道建設要運用好市場的手段,發揮市場的潛力,政府搭台,國內國際企業齊唱戲。從輕舟已過萬重山,到海浪千頃擁碧城,新通道建設不僅縮短了貨運時間,更重要的是延長了西部地區人民探索開放的半徑。而這本當代“新山海經”,還有待于你我共同寫就!
豐收在路上!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專題調研組結束8天行程回京後,正好趕上秋分節氣。五年來,這一節氣還被賦予了另一重定位——“中國農民豐收節”。
豐收,對于農民而言是春華秋實、顆粒歸倉;對于堅持懷揣“國之大者”腳下沾泥的全國政協委員來說,意味著凝聚共識、彙聚偉力。從哈爾濱到三亞,從濟南到定西,從杭州到廣州,從臨汾到北海……五年來,循著祖國大江大河,委員們足下何止萬裏?從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到支持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穩定發展增加就業;從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到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促進“雙循環”;從推動金融與制造業協同發展到金融開放的挑戰與對策……五年來,圍繞經濟領域的各個“切面”,委員們建言獻策一絲不苟。這些履職實踐,有些轉化爲了全國兩會提案;有些成爲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專題協商會及各類協商座談會上的重點發言,而這些智慧精華,促進了科學決策、廣泛凝聚了共識,爲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豐收時節看彼此,以五年爲周期,十三屆全國政協以來,無論是委員還是作爲調研路上記錄者的我們,成長痕迹、成熟標志同樣一目了然——在路上,委員們不斷夯實著思想政治基礎,在一次次調研路上的黨史學習教育中,聚焦“國之大者”,深刻領會“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做到“兩個維護”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在路上,委員們不斷豐富著政協協商的內涵,更好地發揮了專門協商機構的效能,經濟問題具有複雜性,爲了抓准趨勢性、苗頭性問題,以協商聚共識、以共識固團結,調研路上分組行動、集中座談、連夜召開調研組內部座談會已成常態,遇到地方上迫切期待解決的問題時,還會以信息專報形式快速推進;在路上,爲了第一時間傳遞回“正在商量”的內容,隨團記者在一次又一次的“急行軍”考驗中練就了腳力、眼力、腦力和筆力。而更大的收獲在于,我們把自己也“擺”了進去,不僅僅是新聞工作者,我們同時肩負經濟現象觀察者、政策落地推動者、委員參政議政輔助者和服務者等多重身份,努力在行萬裏路與讀萬卷書中履行我們的使命。豐收時節話豐收,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期待在下一個五年,我們在路上,繼續收獲!
來源:《人民政協報》(2022年09月27日 第05版)
記者:崔呂萍版面編輯:崔呂萍新媒體編輯:莫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