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分享到這裏應該是每個經曆過或即將經曆集體出售的人最感興趣的一期了。根據新加坡相關地産數據顯示,在2017年已經超過7000戶家庭通過集體出售賣了自己的房子,他們到底是不是穩賺呢?
根據分層地契法規定,只要把兩個或以上單位賣給同一個買家就屬于集體出售。發展商可以跟政府標有潛力的地段,他們也可以跟舊公寓的業主買下整棟公寓進行發展。
一般說集體出售的公寓大多數是樓齡在15-20年以上的,並且樓層較低、沒有完全利用到容積率的住宅樓。這樣發展商可以在原來的土地上重建出更多單位來獲取更多利潤。
其實相當多的新加坡家庭因爲集體出售而賺的盆滿缽滿的。我們從兩方面分析一下:
經濟增長與個人財富
如果碰巧你家的公寓屬于集體出售隊伍的一員,那麽我先恭喜你。比起轉手市場/二手公寓市場你肯定是賺錢的,集體出售中可以獲得高達25%的溢價。盡管你不得不再花錢另買一套,但是你可以計算好怎麽利用這筆錢去再購置新屋。
一對夫妻在2002年以50萬買了一套1700平方英尺的公寓,並在2017年通過集體出售獲得了170萬新元。他們完全可以利用80-100萬新元的價格再購置一套1300平方英尺左右的公寓,剩下的錢可以存起來爲退休所用。
集體出售的另外一個好處是,他們可以在經濟上振興一個地區。老舊的住宅樓得以重新開發,其吸引更多年輕人來此購房,從多方面角度上來看都是對這個區域振興起到作用。新加坡的發展商都會與時俱進,使新加坡的住宅總能走在世界前沿,這類具有創新,高科技的住宅對很多人都會産生吸引力。
事物的相對性
2018年新加坡公寓面積中位數尺價已從2008年的750新元升至1200新元。房屋的面積減少與價格的上漲結合,可能意味著即使可以從集體出售中穩賺一筆,但是也無法在自己喜歡的地區買一套類似的單位,可能不得不降低要求買一套較小的單位。
對于一些年老者或者殘疾人士或者更需要結構化生活環境的,對于他們來說集體出售可能並不是一件有收益的“生意”。
集體出售的“副作用”
如果賣家在過去的兩三年中對房屋貸款進行了再融資,那麽在還款鎖定期結束之前進行了集體出售,那麽屋主將會面對1.5%的未償還貸款的罰金。舉個例子,如果屋主重新貸款60萬新元,他需要支付8250新元的罰款。
另外如果屋主的房子正在租賃中,在尚未結束租賃合約就集體出售,那麽屋主要償還租客一定的違約金。
集體出售的熱潮還會繼續嗎?
2017年,新加坡共有26宗成功的集體出售項目,交易額高達86億新元,創下了2007年以來的10年內最高紀錄。直到2018年,集體出售成功交易增至35宗,總價值已超過100億新元。這一年被稱作“集體出售火爆的一年”,但在2018年7月出台的降溫措施後,公寓銷量大幅下跌。只有一宗成功的集體出售交易,就是鳳凰嶺(Phoenix Heights)以3310萬新元的價格出售。
專家指出,隨著隨著政府降溫措施出台,即將面對集體出售的交易可能會“涼”。因爲發展商最關心的事情是怎樣處理這些已經開發的新公寓,而不是去開發更多新樓盤。
然而,這樣的降溫並沒有降下來想要集體出售的業主們的激情。今年還有幾處在早些時間集體出售失敗的物業,再次尋求集體出售的機會。例如, Margate Point 進行了第二次出價,將底價從最初的3800萬新元下調到3650萬新元。
很多人說,房子舊了就會集體出售,那麽新加坡房産市場中那些50多年的房子還在賣。其實不是每個想要集體出售的物業發展商都會青睐,發展商更會算計其中有沒有利可圖。
想要入手老舊物業等待機會集體出售的朋友,也請你們在投資之前做好市場分析和調查,進行好財務規劃和居住規劃。畢竟集體出售會不會穩賺根本就沒有確切的答案。
往期回顧
Review of previous periods
【新加坡房産中“集體出售”那些事】之一:基本過程
【新加坡房産中“集體出售”那些事】之二:會有哪些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