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況報道
新加坡雖不是攝制電影的重鎮,但電影在國人的共同記憶中從未缺席。
新加坡早期就拍過不少華人和馬來人電影,而新加坡市容很早就被世界各地的電影工作者捕入鏡頭,成爲電影場景。
從開埠到建國的近兩百年發展過程中,新加坡的市容一變再變,很多昔日景致目前只存在于老照片和老一輩的記憶裏。
就在這份集體記憶逐漸模糊淡化之際,今年慶祝30周年的新加坡傳統文化學會(Singapore Heritage Society)聯合本地電影達人杜漢斌,打造文化步行導覽活動“透過電影看新加坡市區”(Under Wraps: Traversing Downtown Singapore Through Film),帶領大家走入時光隧道,從舊電影畫面重溫市區在不同年代的面貌。
這項從維多利亞劇院一路走到牛車水,間中穿過加文納橋、新加坡河口、勿基碼頭、前浮爾頓大廈、萊佛士坊、百得利路、紅燈碼頭、前亞洲保險大廈、北京街等,還能邊走邊借助手機WhatsApp觀賞舊電影片段,對比新舊市容。
新加坡傳統文化學會會長蔡愛琳博士說:“杜漢斌的研究爲我們提供很多突破性新資料,讓我們進一步了解新加坡電影史。他除了告訴我們各種有關電影的史料,還讓大家通過舊電影畫面,看到新加坡昔日的市容,感覺是走進了時光隧道。”
傳統文化學會理事林雪芳則指出,杜漢斌的拍片地點導覽非常吸引人,而且橫跨英語片、華語片、馬來片和日本片。他也會鼓勵參與者分享自己所知的事,一起構建集體記憶。
參與者謝現湄分享說,她的家族過去在吉隆坡專門爲國泰片場制作布景和道具,她記得美國警匪片集《夏威夷探案》(Hawaii Five O)在本地拍攝時,父親和哥哥曾在東海岸片場制作拍片用的纜車,但後來沒有派上用場。
90多年前的萊佛士坊
92年前,當電影和飛機都還處在萌芽階段,新加坡市容就已出現在一部德國默片《環繞世界飛行》(Flight Around the World)的電影畫面裏。
杜漢斌介紹說,這部攝于1925年的默片講述兩家飛機制作公司展開世界性競賽,看誰的飛機先完成繞世界一周壯舉。
作爲劇情片,當中不乏競賽過程中的戲劇元素,但對新加坡人而言,最有趣的是影片把新加坡列爲環繞世界時的其中一個景點。
大家可以透過影片畫面,看到因飛機出事落難的男主角走在百得利路(Battery Road)街頭,他走進“大平洋服店”後變得衣裝光鮮。
鏡頭一拉,大家能看到他站在萊佛士坊,就在蒙鹹街(Bonham Street)、百得利路和珠烈街(Chulia Street)的交界處。那時的街頭,處處是人力車,但也能看到電車在川行。
本地電影史是以1927年3月4日在維多利亞劇院首映的《新客》作爲開端,杜漢斌的電影之旅因此以維多利亞劇院爲起點,終點則是攝制這部影片的“南洋劉貝錦自制影片公司”所在地北京街。
維多利亞劇院是新加坡重要地標,因此常被在本地取景的影片拍入鏡頭。日軍攻占新加坡後,于1942年拍攝宣傳記錄片《馬來亞戰記》(Mare Senki)中,就有一組畫面是日軍坦克途經維多利亞紀念堂前的萊佛士雕像。
紅燈碼頭和前亞洲保險大廈
紅燈碼頭是另一個常常出現在電影裏的景點。早期的電影,很喜歡以船只抵達紅燈碼頭作爲影片開頭,像1954年的港片《馬來亞之戀》,1957年光藝的南洋三部曲之《唐山阿嫂》都是如此。
由紫羅蓮自導自演兼制作的《馬來亞之戀》,講述一名女子尋找失聯父親的故事,畫面顯示她坐輪船抵達,接著轉駁船,在紅燈碼頭附近上岸。《唐山阿嫂》則是以一名中國婦女(南紅飾演)到新加坡尋夫(謝賢飾演)爲故事,而她丈夫的辦公室就設在前亞洲保險大廈內。
1954年底落成,1955年開張的前亞洲保險大廈,在50年代可是東南亞最高的建築,風光一時。除了上述港産片,本地攝制的馬來片也很喜歡在這座大廈取景。這座大廈目前已成爲雅詩閣的出租公寓。
新加坡河與前浮爾頓大廈
未經清理前的新加坡河,河面上擠滿駁船,兩岸是倉庫,當時的河水雖烏黑發臭,整條河卻生機勃勃。
新加坡河昔日景致如今只留在老照片,也留在舊電影畫面裏。
杜漢斌向大家介紹好萊塢1932年所拍攝的森林探險記錄影片《帶回活的》(Bring ‘Em Back Alive),影片開頭就以遠洋輪船抵達岌巴港和新加坡河口爲背景。
影片講述一名專門捕捉野生動物的探險家,從美國來到新加坡,在河口附近的加文納橋尋找馬來向導阿裏,然後北上柔佛和霹雳的大森林。男主角在加文納橋走動,阿裏在河上撐船,前浮爾頓大廈清晰的出現在畫面裏。
本地導演邱百歲1973年執導的處女作《血指環》(Ring Of Fury)是本地首部功夫片,因劇情牽扯到私會黨徒向小販勒索保護費,在本地禁演32年。大家能在已解禁的電影裏,看到上世紀70年代的新加坡河畔和蔔基碼頭。
另一部如實記錄著新加坡上世紀70年代街頭景致的西方電影是美國導演彼得博格丹諾維奇(Peter Bogdanovich)所拍攝的《花街聖者》(Saint Jack)。
這是第一部全片在本地拍攝的好萊塢電影,以越戰爲背景,講述一名美國皮條客在本地的經曆。影片在1979年全球發行,卻在本地遭禁。
30年後解禁時,大家發現70年代的新加坡風光,從新加坡河的駁船、白沙浮的人妖到廈門街的老店都留在影片裏。
4月30日辦華語導覽活動
新加坡傳統文化學會將在4月30日(星期日)早上主辦“透過電影看新加坡市區”的導覽活動,杜漢斌將以華語進行講解。
這項爲時兩個多小時的活動,每人收費15元,傳統文化學會會員收費10元,有興趣者請電郵[email protected].報名,也可致電90126537了解報名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