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的稅務機構都在密切關注跨境征稅,然而要怎樣落實並不容易。收取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強迫外國電商在本地注冊,成爲消費稅的納稅人,另一是讓消費者主動繳交消費稅。
征稅從來都不是受歡迎的政策,增稅更是不受歡迎。
李顯龍總理日前在人民行動黨大會上表示政府增稅是“遲早的事”,引起熱議,不論是專家或一般市民,都認爲最有可能提高的是消費稅率。
由于提高公司稅或個人所得稅會影響到新加坡的競爭力,連美國都在計劃減稅,新加坡不可能開倒車。再說,從間接稅轉向直接稅是一個全球趨勢,因此消費稅是最有可能被提高的稅項。
新加坡自1994年4月開始征收消費稅,當時的稅率爲3%。2003年提高到4%,隔年進一步提高到5%。2007年最後一次上調。也就是說,我國的消費稅率停留在7%已經十年。
早在2015年,網民已在瘋狂討論消費稅率會上調到10%。這個數字不知道從哪裏來,可能是參考了其他國家的稅率,例如澳大利亞目前的消費稅是10%,並計劃調高到15%;新西蘭則已經是15%。
即便真的會調高到10%,相信也不會馬上調整。如果真如大家所猜測,政府會在明年的預算案作出宣布,估計也要到2019年才會實行。根據我國政府往年的作風,往往應該會先調高1個百分點試探水溫,看看民間反應。
消費稅調高 將成爲商家起價借口
可以肯定的是,消費稅調高將成爲商家起價的借口;政府如果調高1%,相信商家上調的不會只是1%。雖然消費稅每次上調時,政府都會采取措施確保商家不會無理起價,但商家可悄悄地每隔一陣子微調價錢或變相起價,被發現後再稱起價是因爲成本上升,與消費稅調高無關。
消費稅率調高對通貨膨脹的影響,將視整個大環境而定。例如在2002年至2004年,通脹率僅從負0.4%增加到1.7%。然而在2006年至2008年,通脹率從1%增加到6.6%,當中有很大的原因是油價飙升。
所幸的是,每一次提高稅率,政府都會提供抵消配套,協助家庭應付更高昂的生活費。
財政部長王瑞傑在今年的預算案聲明,已經爲征稅和增稅做好鋪排。他當時說,由于醫療保健和基礎設施的建設開支接下來幾年將迅速增加,推出新稅項或提高稅率是必要的。
王瑞傑也透露,隨著數碼交易和跨境交易日益增長,爲確保國內商家與海外商家公平競爭,我國也在探討如何對消費稅作出修改。
目前,從海外進口的物品只要不超過400元,消費者就不必繳付消費稅。消費稅在1994年實施時,已經有這個免稅額,當時網購還未興起,沒有人會料到它會漸漸成爲購物主流,隨著亞馬遜、淘寶的崛起,國人“進口”的物品越來越多。
爲了避免消費稅,很多新加坡人在海外網站購物時會分散購買,分析機構對網購金額有不同的統計,根據數據供應網站Statista的估計,新加坡今年的B2C電子商務交易額預料達到33億3000萬美元(約46億新元),若包括數碼媒體則是36億8000萬美元(52億新元)。本地電商交易估計約六成屬跨境交易,這意味著新加坡損失的消費稅可能多達2億2000萬元。
落實向海外電商征稅 或有助增加更多稅收
世界各地的稅務機構都在密切關注跨境征稅,然而要怎樣落實並不容易。收取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強迫外國電商在本地注冊,成爲消費稅的納稅人,另一是讓消費者主動繳交消費稅。
雖然說兩種征收方式都有它的難度,政府在決定上調消費稅率之前,有必要先落實跨境電商交易的征稅,看看到底能爲政府帶來多少收入,再決定消費稅需要上調到哪個水平,畢竟消費稅影響每一個人,不論富有或貧窮,都必須爲柴米油鹽、水電、及醫藥繳稅。
另外,出國旅行買回國的物品若高于600元就必須繳稅的條例(出國旅行少于48小時是150元),到底有多少人嚴格遵守?
除非返國時整個行李箱裝滿了LV手提包,如果只是一兩個,海關人員大概不會輕易覺察,人們也不會主動報稅,稅務局每年到底少收了多少消費稅?若能改進在這方面的執行,並落實向海外電商征稅,每年說不定能增加四五億元,甚至更多的稅收。
一些人或許會問,這些小錢能起到什麽作用?
在2017年預算案中,政府除了提供例常消費稅補助券,也給予低收入家庭“特別現金補助”,而這是一筆2億8000萬元的開支。另外,政府延長並提高雜費回扣,又要1億2000萬元;提高水電費回扣,額外7100萬元。這些加起來,就四五億元了。
根據數據供應網站Statista的估計,新加坡今年的B2C電子商務交易額預料達到33億3000萬美元(約46億新元),若包括數碼媒體則是36億8000萬美元(52億新元)。本地電商交易估計約六成屬跨境交易,這意味著新加坡損失的消費稅可能多達2億2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