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婧 胡淵文 報道 [email protected]
財政部資料顯示,我國財政開支總額在10年間增長超過一倍,從2007財政年的330億元增至2016財政年的714億元。相比之下,政府收入則從430億元增至830億元。換句話說,在這10年間,政府收入增長93%,追不上116%的開支增幅。
過去10年,我國政府的開支比收入增長更快。如果這一趨勢持續下去,將對國家預算平衡帶來挑戰。
財政部資料顯示,我國財政開支總額在10年間增長超過一倍,從2007財政年的330億元增至2016財政年的714億元。相比之下,政府收入則從430億元增至830億元。
換句話說,在這10年間,政府收入增長93%,追不上116%的開支增幅。
若看2017財年預估數據,總政府開支爲750億7200萬元,經常收入僅爲694億5000萬元,基本預算收支(primary budget position)約赤字56億元。
取代國家安全和外交 社會發展開支占最大
如果進一步看政府開支項目,在10年前,國家安全和外交開支是政府最大的開支,如今則被社會發展取而代之,在2016財年占總政府開支的40.7%。
大華銀行經濟師陳達德認爲,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劇,政府必須增加開支,尤其是在醫療保健和社會服務方面。
大華銀行報告預計,我國人口老齡化今年將進入分水嶺,65歲以上年長者的人數將首次超越15歲以下的人數。到了2030年,65歲以上人群是15歲以下人群的兩倍。換句話說,我國人口僅需12年,就會和日本今天的情況一樣。
陳達德說,人口老齡化加速不僅會導致開支增加,更多人離開勞動隊伍也將使稅收減少,影響財政收入。
星展銀行經濟師謝光威指出,政府今後除了要撥出更多款項應對年長者需求,也要繼續投資發展基礎建設和人力資源,維持新加坡的長期競爭力。這會造成我國財政赤字不斷擴大,對財政可持續性帶來挑戰。
與政府開支相比 財政收入過去10年增長較慢
和快速擴張的政府開支相比,我國財政收入過去10年間增長較爲緩慢。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10年財政預算中,國家儲備淨投資回報貢獻(Net Investment Returns Contributions,簡稱NIRC)的比重逐漸增加,從2007財年的5.6%大增至2016財年的17.3%,並在這一年取代公司稅成爲最大的收入來源。
事實上,過去三年的預算案,都是靠NIRC才免于出現赤字。
NIRC框架是從2009年起實施,和原有的淨投資收益(Net Investment Income)框架相比,舊框架只允許政府使用三家政府投資機構的實際投資收益,新框架則允許政府使用這些機構所管理淨資産的預期長期實際收益,包括已實現和未實現的資本收益,使用額度可高達收益的50%。
NIRC框架一開始推出時,只包括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的貢獻,從2016財年起,淡馬錫控股的預期收益也納入NIRC。即便如此,本財年的NIRC仍預計比前一財年減少1.8%。
NIRC預料減少,與當前艱難投資環境有關。GIC首席執行官林昭傑前年發布公司報告時就指出,接下來全球經濟增速會持低,全球政府在政策選擇方面已捉襟見肘,而發達國家的老齡化趨勢也不利于經濟發展,經濟增長空間不大。
謝光威說,除非政府決定調高淨投資回報的使用額度,否則NIRC將逐漸減少。如果政府決定使用更多淨投資回報,就會導致撥入國家儲備的收益,也就是用于投資的本金縮水,這又會進一步影響投資回報。無論如何,依賴NIRC維持財政平衡的做法都難以爲繼。
“要應對這個情況,政府就必須設法開源節流,尋找更多增加收入的渠道。這解釋了爲什麽政府要調高水費並征收碳稅,今後其他稅率上調也在所難免。”
除了三大稅收來源 政府還有什麽開源渠道?
林秀心指出,政府若急需要增加稅收,還有多項的選擇,包括關稅、煙酒稅、賭博稅、汽車稅,甚至可再度實行遺産稅(estate tax)。由于本地家庭現在更加富裕,遺産稅可貢獻1%至3%的稅收。
溫鎮全認爲,政府也在考慮征收財富稅和糖稅。例如,政府可調高房地産稅,或讓房地産稅更加累進(progressive)。此外,多個亞洲國家已經實行糖稅,以推廣保健。
不過,遺産稅和財富稅可能會影響我國大力發展財富中心的計劃,政府在2008年取消遺産稅,便是爲了鼓勵富裕人士把資産遷移至我國。
另外,政府明年開始征收碳稅(carbon tax),溫鎮全預計,這可使未來10年的稅收增幅相當于0.2%的國內生産總值。
岑義隆建議,可向非上市公司派發的股息征收5%的最終預扣稅率(withholding tax),這意味著富裕人士無法通過設立公司來避免繳交更高的個人所得稅。
新躍社科大學經濟系高級講師特斯拉博士(Walter Theseira)和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企業政策系教授方博亮博士則提出,政府可取消退休輔助計劃(Supplementary Retirement Scheme,簡稱SRS)的估稅扣稅,限制公積金繳交的估稅扣稅額,這兩者可帶來超過10億元的財政收入。
特斯拉在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關鍵的問題是,估稅扣稅是否真的增加了退休儲蓄?我們不知道。其他國家的經驗顯示,估稅扣稅似乎無法有效地達到這個目的。”根據國內稅務局的數據,每年本地只有6萬至7萬人利用SRS。
特斯拉和方博亮進一步指出,低收入者可存入SRS的款項不多,SRS估稅扣稅更可能是讓富裕人士受益。
謝光威認爲,政府在開源的同時也應該節流,避免推出籠統的津貼計劃,如生産力及創新優惠計劃(PIC),而是推出更加有針對性的措施。
三大稅率比一比
我國的三大稅收來源是企業稅、個人所得稅和消費稅。市場普遍預計政府今年宣布調高消費稅,也有人認爲個人所得稅還有上升的空間。
企業稅
我國的企業稅率在區域乃至全球都屬于相當低的水平。企業稅是對我國財政收入貢獻最大的稅收(16.2%),調高企業稅率能顯著提高收入。
不過,長遠來看,公司可能會因爲稅率調高而把業務轉移到其他市場,企業稅收不一定能取得顯著增長,還可能減少使本地的就業機會。
去年12月美國通過稅改,今年起把企業稅從35%大幅削減到21%。新加坡目前的公司稅爲17%。
新加坡管理大學會計學院教授岑義隆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新加坡是個非常開放的經濟體,對外來投資的依賴高。海外投資者的一個重要評估因素便是企業稅。”
普華永道(PwC)新加坡稅務主管合夥人胡和坤指出,美國進行稅改,顯示了全球各國都在積極爭取吸引更多公司以便增加政府稅收。
馬來亞銀行金英證券經濟師蔡學敏認爲,政府有可能會出人意料地減稅,幅度爲半個或一個百分點,去年私人領域投資萎縮,可能是競爭力下滑的迹象。
個人所得稅
這是我國的第三大稅收來源(12.6%)。與不少發達市場比,我國的個人所得稅率相當吸引人,最高稅率爲22%。
根據KPMG的統計,亞洲的平均個人所得稅爲30%,拉丁美洲、歐洲和北美的平均稅率分別爲34%、35%和36%。
華僑銀行經濟師林秀心指出,政府不會希望個人所得稅的最高稅率和香港的相差太遠。此外,政府兩年前調高一次,估計今年會按兵不動。
岑義隆說,個人所得稅率高可能不利于吸引人才,不過略微調高還是可以接受的。他認爲,最高稅率不應高于25%,即年收入超過32萬元人士繳交的稅率可從22%略微調高,如超過60萬元後的收入稅率爲23.5%,超過100萬元後的收入稅率爲25%。
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經濟師溫鎮全指出,政府可能擔心,調高個人所得稅會打擊人們工作的動力。
消費稅
政府今年若宣布調高消費稅,絕對不是什麽意外。
謝光威指出,我國消費稅率低于區域國家,例如韓國、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和越南的稅率是10%,日本是8%。
他受訪時說,調高消費稅在政治上不討好,屬于累退(regressive)性質,低收入人士受影響最大,但是最直接和有效的方式。消費稅爲政府財政收入貢獻13.1%。
謝光威估計,消費稅調高一個百分點,帶來的額外稅收相當于國內生産總值(GDP)的0.4%。他預測,政府今明兩年會各調高一個百分點。
林秀心提醒,調高消費稅可能會給經濟帶來挑戰,尤其是對中小企業而言,許多中小企業仍面對高商業成本以及客戶的延遲付款。此外,如果新元走強,利率上揚,挑戰更加大。
不少稅務專家和經濟師都建議,政府應該先向電子商務業者征收消費稅,或降低消費稅的營收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