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星期,新加坡交易所先後宣布,它將從今天開始調低證券借貸利率,並且計劃廢除實施了近三年的“最低交易價”條例。這兩項調整有助于激活本地股市,但散戶投資者是否能從中受惠,則有待觀察。
早在10月份,新加坡交易所屬下中央托收公司 (CDP) 在發給證券借貸者的信件中指出,它向借入股票的機構征收的借入費 (borrowing fee),比其他證券借貸服務提供者的收費來得高。這使有意借入股票的機構裹足不前。因此,它將推出浮動利率,以具“競爭性的收費”鼓勵投資者向CDP借票。
當時,它沒有提出浮動利率的詳情。上星期三,新交所在文告中指出,從今天開始,借入指數成份股、房地産投資信托和商業信托所須支付的年利率大幅調低至0.5%,其他股票則是4%。在這之前,所有證券的借入費一律是6%。
另一方面,證券借貸的收益分成調整爲七三分,出借股票的散戶投資者分得70%,而CDP獲得30%。
根據這個比例,借出指數成分股、房地産投資信托和商業信托的投資者獲得的出借費(lending fee)大幅削減至0.35%,而其他股票是2.8%。在這之前,出借費一律是4%。
調低後的借貸利率對借入證券的機構投資者有利,但對于出借證券的小投資者而言,他們借出的股票數額或是金額必須比之前更高,才能獲得相等的出借費收入。
新交所指出,新的利率將進一步吸引機構投資者借票,提高借貸的頻率,從而增加股票出借的概率以及市場的流動性。它也將根據市場利率和供需情況調整借貸利率。不過,新的借貸利率縮水,確實難以令出借股票的散戶投資者雀躍。
計劃撤除最低交易價條例
另一方面,新交所監管公司上星期四發布文告指出,在收到業界的反饋後,它計劃撤除最低交易價條例,並就此事展開公衆咨詢,預計明年上半年對這個課題做出決定。
最低交易價條例可追溯至2013年的“小股風暴”。三家在本地股市上市的公司遭炒家操縱,市值在短短兩天內蒸發了80億元。當時,新交所認爲,市值小的股票容易成爲炒家操縱的對象,因此在2015年3月推出最低交易價規定,並在2016年3月開始審核。
根據這個條例,六個月的加權平均股價低于0.20元以及日均市值低于4000萬元的主板上市公司,將列入“觀察名單”內。它們在三年內的“補救期”(cure period)若還是無法符合上述的兩個規定,將面對停牌或除牌的厄運。
新交所監管公司上星期表示,在觀察名單的公司中,至今沒有任何一家在補救期內因符合最低交易價條例而脫離觀察名單。其中一些公司轉到凱利板,以避開最低股價條例的限制。列入觀察名單的公司申訴,他們在向銀行貸款時面對困難,在發展業務關系方面也受到不利影響。
另一方面,監管公司也指出,在觀察名單的公司中,極少數有股票被操縱的迹象,而監管公司現在也有更有效的工具和措施,對付股票交易的操縱行爲。因此,它計劃撤除這個“僵硬”的最低交易價條例。
目前,在觀察名單的公司約有100家,其中50多家的補救期即將在明年6月到期。隨著新交所監管公司對最低交易價條例展開公衆咨詢,它暫時不會把股價不達標的新公司加入觀察名單內。
研究企業治理的新加坡國立大學講師麥潤田指出,若是因爲擔心除牌浪潮而廢除最低交易價條例,那是不對的。更糟的是,它可能被誤以爲新交所擔心除牌浪潮影響其收入而作出的舉動。其實,推行最低交易價條例的初心是要提高股市的素質。因此,讓劣等公司除牌是理所當然的。取消最低交易價的規定,只會導致本地股市擺脫不了“小股市場”的標簽。
他表示,美國監管者向來關注低價股受到操縱的風險。紐約交易所以及納斯達克交易所的最低交易價訂在1美元,低過這個數額將可能被令除牌。因此,他傾向保留最低交易價,並建議將這個最低價的門檻從0.20元下調到0.10元。他說,如果公司在三年期限內還是無法符合0.10元的最低交易價,就沒有什麽未來可言。
撤除最低交易價條例或許能讓本地股市避免出現停牌或除牌浪潮,但讓這些公司苟延殘喘是否符合小投資者的利益?大刀闊斧清理主板上市的僵屍企業,重新出發,是否更有助于提高本地股市的形象與估值?盡管新交所監管公司采取更有針對性的監管措施,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若任由低價股公司充斥本地的主板股市,是否會爲“小股風暴”重演創造條件,從而影響小投資者的利益?
新交所在盤活股市方面,用心良苦,也聽取了業界的意見。但在股市的生態系統中,小投資者總是弱勢群體,也沒有太多的話語權。
因此,新交所在守護小投資者的利益方面,任重道遠。其實,維護小股東的利益,也有助于提高股市的流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