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金庸給小說原創人物起名字時,愛借鑑真正的歷史人物(比如楊過就借鑑了劉過字改之),那麼古龍就更加赤裸裸,直接照搬歷史人物的原名,給自己的小說人物起名。
比如說,楚留香的好基友——胡鐵花。
01
歷史上的胡鐵花,和《盜帥傳奇》裡的胡鐵花沒有半毛錢關係,而是一個堪稱民族英雄的傳奇人物,只不過大部分人並不瞭解他。
沒事,老王今天就來說說他。
其實,胡鐵花的本名叫做胡傳,鐵花是他的字。
胡傳生在清末的道光21年,出生地是一個如今很有名的地方:安徽徽州績溪。他家是當地著名的茶商。
胡傳從小就長得一副好身板,而且自幼很能吃苦,唸書之餘,每逢茶市繁忙時,還要協助父親入黃山收購春茶。
16歲時,胡傳跟著父親胡奎熙來到上海販茶,便留在當地開始唸書,兩年之後便通過了上海縣試,又在一年後通過了松江府試。
就在他剛剛迎娶了新婚白富美妻子,準備走向人生巔峰的時候,一場忽如其來的噩夢降臨了……
太平天國的鐵騎,踐踏了績溪縣,胡傳家遭遇了家破人亡的慘狀,連妻子也在這場劫難中不幸離世。
忽然的變故讓胡傳一度變得消沉,雖然他進入了上海龍門書院甄試,但五次參加鄉試都沒能中舉人,只好放棄科舉這條路,決意雲遊四方。
這一年,他41歲。
02
在中國四處奔走的這段時間裡,國家動盪,鴉片戰爭、太平天國內戰先後爆發,西方列強與清廷簽訂了無數不平等條約。
在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使命感召喚下,胡傳關心時局、苦心鑽研地理。
他注意到了一個可怕的事實:北方的沙俄一直在虎視眈眈地盯著這個孱弱的國家,不斷地進行蠶食與侵略,便做出了一個非常令人不可思議的決定:隻身一人前往東北邊荒,調停中俄衝突,為國家效力。
作為一個富二代,為了救國濟世,居然願意去到那種苦寒之地,這恐怕不是能常人能想像的。
然而東北這地方也不是你想去,想去就能去。
如果沒有人接待,恐怕待不了幾天就得給凍死。
03
所幸胡傳在經過北京時,經過同鄉介紹,請到了一個朝廷大臣幫他幫他寫了封介紹信,給在東北與俄國折衝邊界事宜的吳大澂。
這位大臣,就是李鴻章的女婿——張佩綸,他的孫女名氣也很大,嗯,她叫張愛玲。
胡傳揣著張佩綸的介紹信,在冰天雪地裡徒步四十二天,才終於到達了吉林寧古塔(在今天的黑龍江牡丹江附近),這個清朝專門流放罪犯的險惡之地。
吳大澂親自接見了他,並聘他為師爺。
在東北的歲月裡,胡傳真的做了許多苦差事,包括到荒無人煙的野外測量繪製地形、招募流民墾荒、編組保甲禦寇,折衝邊界談判。
只有胡傳能親自奔波勘定疆界,準備詳盡的資料,幫助吳大澂在與俄國勘界大員談判過程中一一駁斥俄方的無理主張,爭回應有的國土。
04
因此,吳大澂與俄方簽下的《中俄琿春東界約》,是滿清末年是少數幾個沒有喪權辱國的條約,這個功勞可以說有一大半要歸功於胡傳。
條約簽訂之後,雙方在邊界豎立這銅柱,上面刻有銘文:疆域有共國有維,此柱可立不可移(其大意為:在國土的交界,立此銅柱,不可以移開)。
胡傳在東北曾兩度遇險,幾乎喪命,但卻留下了「神君」、「良師」的美名。
直到後來因為母親去世,他才離開了東北這塊土地。
05
對於他的貢獻,吳大澂自然看在眼裡,兩度保舉他當官,因為:
其一,當後來吳大澂轉任廣東巡撫時,特地找到胡傳幫忙調查島上土著黎族的互鬥情況。
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胡傳橫穿海南島中心地帶,染上了瘴毒幾乎病死…
其二,當吳大澂整治氾濫的黃河時,仍然忘不了找胡傳。
在他的治理下,黃河水患顯著減少,連清政府也給予了褒獎,給了他一個做官的資格。
吳大澂
胡傳艱苦了半生,終於等到了出仕的機會,然而這個官卻也不是那麼好當的。
因為去的是台灣。
當時台灣剛剛建省,在大眾心目中,這裡就是個瘴癘蠻荒的非人之地,還有居住在高山上的食人生番,極其可怕。
因此那些朝廷命官,誰也不願意去到這麼一個地方。
別人不敢,但已經在各個險惡環境下出生入死,可稱半個中國探險家的胡傳卻敢。
他主動請纓,甚至來不及看一眼新生的愛子,就踏上了茫茫海路。
可憐這個被他留在家裡的孩子,居然此生也僅僅和父親相處過幾個月。
多年之後,他甚至只能在父親的遺物前面黯然神傷,流下了淚水。關於這些,老王后面會再講。
06
再說回胡傳。當他到達台灣的時候,這裡早已不復劉銘傳時代的統治,列強環伺周圍,東海上陰雲密布,島內的生存環境也極其惡劣。但胡傳全無懼色,為了書寫一部軍事地形指南性質的《全台兵備志》,他又像當年勘察中俄邊境那樣,一頭闖進了島上的茫茫森林、無人峽谷、危險海灘…
半年之內,他就將全台走遍,將島內含離島的駐軍和荷蘭人留下的防禦工事全部考察了一遍,並詳細分析了守備弱點。
他為什麼甘願吃這個苦?
因為他知道,和外國的戰爭勢必會發生,及早做好準備才更有可能找到勝利的可能。
這個苦他不吃,可能整個清王朝都不會再有第二個人願意吃。
「華嚴世界,任憑我,踏遍雲山千疊…」當胡傳寫下這些壯懷激烈的文字時,可能還存著一些夢想。
然而僅僅三年之後,這些夢就破碎了…
甲午戰爭如同胡傳預料到的那樣爆發了,此時的他並未慌張,而是積極地招募當地兵勇,準備保衛自己駐守的台東免遭日本人的侵略。
然而,無能光緒帝卻阻止了他的救國之心:一道割讓台灣的聖旨,命令所有在台官員一律內渡,將台灣交接日本。
此時此刻,胡傳的民族情懷徹底爆發了,他拒絕接受這道可恥的聖旨,繼續在這座寶島上四處奔走,試圖募兵保台。孤注一擲的他,從台東徒步走到台南,以一身衣衫藍縷的姿態,懇求劉永福同意參戰。
然而,他還沒來得及等來戰鬥的那一刻,就自己先病倒了。
彌留之際的他,被送往了廈門,那一刻他還記掛著台島上的戰事…
07
而多年後,他的兒子重返台灣,憑弔了鯉魚山忠烈祠旁的「清台東直隸州州官胡鐵花先生紀念碑」,並留下了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我的父親》。
文中提到了胡傳的遺書,至今讀來仍令人潸然淚下。
予生不辰,自弱冠以後,備歷艱險,幾死者數矣。咸同之間,粵寇蹂躪吾鄉,流離播越,五年之久,刀兵、癘疫、飢餓三者交迫,屢瀕於危而不死。在婺源覆舟於鵝掌灘下,亦幸不死。光緒癸未正月,在寧古塔奉檄由瑚布圖河歷老松嶺赴琿春與俄羅斯廓米薩爾會勘邊界,中途遇大雪,失道誤入窩棘中,絕糧三日不死(窩棘者譯言老林也)。乙酉,署五常撫民同知,八月廿三日,馬賊猝來攻城,城人逃散,予以十三人御之,幸勝而不死。丁亥,在粵東奉檄渡海至瓊州察看黎峒地勢,自瓊而南,直穿黎心以達崖州,染瘴病困於陵水,亦不死。壬辰之春,奉旨調台灣差委,至則派查全省營伍,台灣瘴癘與瓊州等,予自三月奉檄,遍歷台南北、前後山,兼至澎湖,馳驅於炎蒸瘴毒之中凡六閱月,從人死盡,而予獨不死。今朝廷已棄台灣,詔臣民內渡,予守後山,地僻而遠,聞命獨遲,不得早自拔,台民變,後山餉源斷,路梗文報不通,又陷於絕地,將死矣!嗟呼,往昔之所歷,自以為必死而卒得免於死,今者之所遇,義可以無死,而或不能免於死,要之皆命也。汝從予於此,將來能免與否,亦命也。書此付汝知之,勿為無益之憂懼也。光緒二十一年五月二十八日(1895年6月20日)書檯東鎮海後軍中營示兒。
胡傳的兒子,就是民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教育家胡適。
如果評選最牛的一介草民,我會投胡傳一票~
在胡適的身上,我們依稀可以看見他父親的那種堅韌和敢於面對挑戰的精神。
同時,胡適終生嗜茶如命,對茶葉有著細緻的研究,被稱為「茶博士」,可能也源自於他父親的祖傳茶商家庭。
正是家族的薰陶,讓他常年泡在上海的茶館裡會友、「打茶圍」,和梁實秋、趙元任、汪曾祺等民國大師一道喝茶圍爐夜話,享受大好人生的同時,也緬懷一下去世的父親…
胡適與梁實秋品茶
而所有茶中,他最愛的就是家鄉徽州的特產:黃山毛峰。
他在給母親的信中特意提到:
「前寄之毛峰茶,兒飲最喜之,至今飲他種茶,終不如此種之善。即常來往兒處之中國朋友,亦最喜此種茶,兒意煩吾母今年再寄三四斤來。」
他如此喜歡毛峰茶,是因為知道此茶可以解酒,可以消食,每每吃多了喝多了,就會泡一壺毛峰茶解之。他在給妻子的信裡寫道:
「冬秀,十二月四日到紐約,晚上演說完後,我覺得胸口作痛,回到旅館,我吐了幾口,都是夜晚吃的甜東西。我想是不消化,叫了一壺熱茶來喝,就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