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胡文柳
編輯 / 楊潔
“宜華系”走到了懸崖邊緣。
4月6日晚間,宜華健康醫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宜華健康)發布了退市風險警示,如果觸及紅線,即“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期末淨資産爲負值,或者追溯重述後最近一個會計年度期末淨資産爲負值”,其將被深圳證劵交易所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同時,宜華健康宣布將原定4月7日披露的2021年度財報延期。但根據今年年初披露的業績預告顯示,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爲3.6億元至5.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3.57%-42.38%。
宜華健康是宜華集團控股的醫療養老服務公司。2015年後,宜華健康從一個地産公司蛻變爲醫療大健康企業,確立了醫療機構運營及服務和養老社區運營及服務兩大業務核心。
但是,業務轉型並沒有給宜華健康帶來業績的騰飛。截至2021年,宜華健康已連續3年虧損,虧損總額超過3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宜華健康是當年號稱資産達到850億元的宜華集團旗下僅剩的一家上市公司。在其背後,曾經的“潮汕資本教父”劉紹喜一手打造的宜華系已經風雨飄搖。
中小股東起訴宜華健康
“我現在就是後悔買了這只股票,它都跌到2塊多了,早知如此我早抛了。”吳凡說。她是在2021年買入的宜華健康股票,並且本著信任上市公司的心情,一直持有至今。
在宜華健康及其控股股東宜華集團的信用不斷“爆雷”後,吳凡選擇了找律師進行維權,要求獲得民事賠償。她告訴《財經天下》周刊,自己已經把對賬單發給了律師,“律師幫我計算了,有1.5萬股在索賠區間之內,和本金相比,我已經虧損了3萬元。”
發布退市風險警示前,宜華健康已經焦頭爛額。
今年2月,宜華健康發布公告稱,其控股股東宜華企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宜華集團”)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中國證監會第二次立案調查。
3月16日,因爲宜華集團及劉紹喜與廣發證券的合同糾紛,宜華健康的2352.69萬股股票被廣發證券放在了二級市場上變賣,價格爲3.22元/股。3月31日,宜華健康又因沒有提前15天向二級市場公開披露2352.69萬股股票被變賣的信息,收到了深交所的監管函。
更早些的1月19日,宜華健康的實際控制人劉紹喜、現任董事長劉壯青等人均被廣東證監局出具警示函。警示函中披露,宜華健康存在多項違法違規事項,其中包括違規爲控股股東借款提供擔保、未及時披露違規擔保所涉重大訴訟的問題等。作爲上市公司,根據相關規定,如果因虛假稱述,導致投資者權益受損,則應當承擔相應民事責任。
投資者對宜華健康糟糕的表現失望之極。甚至有部分投資者向律所提交材料,預備擇期對其起訴索賠。上海滬紫律師事務所劉鵬律師團隊表示,“于2019年3月2日至2022年1月7日期間買入宜華健康,並在2022年1月8日及之後賣出或仍持有而虧損的投資者可以報名參加索賠。”該律所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財經天下》周刊,目前已經有數十位投資者和他們聯系報名了。
劉鵬稱,根據此前律所代理的證券虛假陳述責任案件來看,“因信披違規被行政處罰引發的股民索賠訴訟案件,整個訴訟過程一般來說在一年到兩年左右”。但是,“絕大多數投資者都是勝訴的”。
律所的工作人員介紹,這些准備向宜華健康索賠的投資人“很多都是散戶,年紀也比較大。”
《財經天下》周刊就上述相關問題,向宜華健康發送郵件求證,截至發稿,仍未得到對方回應。
公允地說,宜華健康和背後的宜華集團曾有一手好牌。
宜華健康的前身是宜華地産,後者的實控人劉紹喜,人稱“潮汕資本教父”,是宜華集團這艘曾經的商業巨艦的掌舵人。宜華集團以經營木工廠起家,其旗下的宜華木業(後變更爲宜華生活)于2004年在上交所上市,成爲汕頭第一家成功登陸資本市場的民企。
2007年,宜華集團成立的地産公司——宜華地産借殼光電股份完成上市,成爲粵東地區首家房地産行業上市公司,其控股股東宜華集團溢價290萬元,作價4.32億元置入了光電股份相關債權以及剩余資産。
交易中,宜華地産處處體現出了“不差錢”的架勢。除去溢價百萬元收購外,它當時還向流通股東承諾,如果當年的年化收益低于0.216元/股,大股東宜華集團將單獨向流通股東追加支付對價一次,按當前流通股總量計算達到每10股送2.7股;再加上前股改方案已承諾的每10股送1股,總計達到每10股送3.7股。宜華地産承諾大手筆“豪氣”派股,受到了遊資的熱烈追捧。
或是時運不濟。2012年左右,國內的樓市一直處于資金收緊狀態。宜華地産的發展本就一直不溫不火,其開發的樓盤又主要集中在三四線城市,當房地産市場需求處于低迷階段時,銷售成績也就更差。2014年,宜華地産的營收僅爲1.1億元,同比下降了84.9%。
無奈之下,宜華地産只能選擇轉型。2015年,宜華地産將旗下的廣東宜華、汕頭榮信、梅州宜華等子公司的100%股權全部出售,更名爲宜華健康,向醫療健康行業進軍。同年,宜華健康的股價達到54.34元的曆史高點,總市值超過240億元。
2016年,宜華生活斥資18億元收購了新加坡上市家具公司華利達。不斷跨界之後,劉紹喜的“宜華系”成形,涉及了家居、地産、醫療健康等多個行業。宜華集團官網曾稱,巅峰時其資産總額超過了850億元,戰略投資了120多家上市公司和擬上市公司。2019年,劉紹喜以75億元身家位居《胡潤百富榜》的第531位。
但現在,宜華健康早已“物是人非”。也從2015年開始,其股價就一路下滑。2021年2月4日,其股價曾探底至1.99元。截至今年4月11日,宜華健康收報2.64元/股,總市值只有23.17億元,比巅峰期縮水了超過九成。
巨虧三年,資産負債率98%
截至2021年,宜華健康已經連續巨虧了3年。2019年-2020年,宜華健康的營業收入分別約爲17.92億元、15.62億元;對應的歸屬淨利潤分別爲-15.72億元、-6.25億元。
2020年末,宜華健康的淨資産同比大跌82.88%至1億元左右。其2020年財報中明確標注稱,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存在不確定性。
宜華健康的主營業務爲醫療機構、養老社區的運營及服務,均爲重資産運營,醫療産業服務和養老産業服務是它的兩大業務支柱。從地産企業轉型後,沒有醫療行業基礎的宜華健康,采用的仍然是劉紹喜作爲資本大佬一貫的做派——高溢價並購,開啓了“買買買”模式。
從2014年到2018年,宜華健康共進行了數十次並購,陸續將衆安康、達孜賽勒康、親和源等項目收入旗下,通過並購、參股等方式控制的醫院數量超過20家。其中,不乏高溢價並購。據媒體報道,宜華健康在收購達孜賽勒康醫療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愛奧樂醫療器械(深圳)有限公司、杭州養和醫院有限公司和杭州慈養老年醫院有限公司時,增值率分別高達30倍、25倍、19倍和11倍。
伴隨著資本運作,宜華健康的業績得到了提升。2014-2017年,公司的營業總收入從1.58億元提高至21.16億元,淨利潤也從2982萬元提高至1.843億元。但公司的盈利極不穩定,2017年公司的歸母淨利潤曾大幅下降76.58%;2018年的歸母淨利潤爲1.77億元,僅爲2016年的四分之一。
但每收購一家公司,就意味著宜華健康需要投入大量的運營資金,更需要承擔其經營失敗的風險。高溢價收購帶來的商譽減值,也成爲吞噬公司利潤的“黑洞”。
事實上,宜華健康也明白自己的風險所在。2019年3月底,宜華健康在回複深交所問詢函時表示,2014年轉型進入醫療行業以來,公司較多地運用現金收購資産的方式進行産業擴張,加上醫療、養老等各板塊運營規模較大,需要較多的日常運營資金,因此賬上沒有出現過多的盈余資金。
連鎖反應是,宜華健康的負債率高企,資金變得越來越緊張。2015年至2021年上半年,宜華健康的資産負債率由48.47%上升至98.01%。2019年,宜華健康的貨幣資金僅爲1.69億元,較年初下滑了51.04%。2020年,其貨幣資金下降至1.51億元;2021年三季度,其貨幣資金僅爲0.88億元。
宜華健康的財報顯示,2019年是其業績的一個重要轉折點。當年,其巨虧15.72億元。主要是由于對所投資企業的商譽及長期資産進行了計提減值,當期資産減值高達14.83億元,占利潤總額的100.47%。
宜華健康的投資標的業績也紛紛“變臉”。2014年,宜華地産以7.2億元收購了廣東衆安康後勤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權。但在2018年,衆安康完成業績承諾後的第一個年度,其營收就同比下降了15.2%,爲12.63億元;淨利潤732.29萬元,同比大幅下滑了95.25%。
在2016年,宜華健康斥資7億元收購了養老服務公司親和源,當時親和源曾承諾,公司在2016-2018年,虧損金額不超過3000萬元、2000萬元和1000萬元,並在2019年扭虧爲盈。但在2019年,親和源仍然深陷虧損泥沼之中,虧損金額爲9611.17萬元;2020年虧損額達到了1.95億元,業績完成率爲-586.51%。
宜華健康開始賣資産度日。2020年10月,宜華健康轉讓了公司旗下的新疆和田新生醫院全部權益的25.6%,以及余幹縣楚東醫院全部權益的16%,抵償了1.15億元債務。
宜華集團也曾動過爲宜華健康尋找新“金主”的心思。2021年,宜華健康表示,擬向北京新裏程健康産業集團有限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不超過6.64億元,而後者將成爲公司第一大股東,宜華集團則持股25.42%變更爲第二大股東。然而,這筆交易最終還是落空了。
“回顧宜華轉型醫療健康的曆程,它對産業的評估不足,或者說過于自信了。”互聯網趨勢觀察家、知名財經作家袁國寶說:“要知道,醫療産業回報率雖高,但相對投入也非常大,尤其是在對醫療健康産業不夠熟悉的情況下,(劉紹喜)押上了全部身家性命,這不應該是一個合格投資人做的事情,‘賭一次’的意味或許還更大些。”
財務造假400億,“宜華系”墜落
宜華健康的遭遇背後是宜華集團深陷泥潭。
在早期,宜華健康還能獲得控股股東宜華集團的輸血。2017年,宜華集團爲宜華健康提供了20億元的整體資金授信額度。2018年末,宜華集團爲宜華健康提供了約2.58億元(未經審計)資金支持。但在2020年,宜華系的另一家上市公司宜華生活爆雷,宜華集團也斷去了一條“主動脈”。
2020年4月24日,宜華生活及劉紹喜因涉嫌信披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根據證監會的調查,在實控人劉紹喜等人的主導下,宜華生活在2016年至2019年的4年間,虛增利潤27億余元;並通過僞造銀行單據、不記賬和虛假幾張等方式,虛增銀行資金超過87億元;未披露與關聯方的資金往來320多億元。
據此計算,從2016年-2019年,宜華生活虛增利潤占當期利潤總額的比例分別爲88%、99%、193%和99%。這就意味著,公司業績中幾乎所有的盈利都是虛構。
2021年,證監會官網公布了對宜華生活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和《市場禁入決定書》。劉紹喜被處以罰款930萬元,終身市場禁入;宜華生活被處以600萬元罰款。案件的違法主體合計被罰近4000萬元,創下了上市公司財務造假被罰的最高紀錄。
此前的2020年5月,宜華生活的證券代碼已經變更爲“*ST宜生”。在2021年3月22日,因此前公司股票連續20個交易日的每日收盤價均低于人民幣1元,上交所對公司股票予以摘牌並終止上市。
自此,“潮汕資本大佬”劉紹喜跌落神壇,宜華系的上市公司中,只剩下了宜華健康一家。劉紹喜仍爲宜華健康的實控人,劉紹喜之子劉壯青擔任公司的董事長、總經理。但自從和新裏程健康的交易失敗後,公司管理層發生動蕩,董事長陳奕民、董事王少侬相繼辭職離開。
官網顯示,宜華集團旗下共有四大板塊,包括宜華生活、宜華健康、宜華地産和資本管理。目前,宜華生活已經退市;而自從宜華地産轉型爲醫療健康後,集團的地産業務也已經大幅度萎縮。在資本管理方面,2021年9月3日,宜華健康旗下汕頭市宜紅投資有限公司,在法拍網公開拍賣其持有的山東市立醫院控股集團股份公司20%的股權,起拍價4.55億元,因無人問津最終流拍。
現在,宜華健康也站在了退市的懸崖邊緣。如若宜華健康退市,在A股市場上,宜華集團將不再有實際控制的上市公司。從某種程度上說,劉紹喜在資本市場上的印記也將就此消失。而宜華集團,還將有能力東山再起嗎?
(應受訪者要求,吳凡爲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