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是全國著名僑鄉,地處福建省東南部,北承福州,南接廈門,東望寶島台灣,也是聯合國唯一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19世紀末,大量的泉州人漂洋過海“下南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商海湧現出一大批傑出的華僑僑領和愛國實業家,今天爲大家講述的是傑出的華人實業家、教育家和慈善家——李光前。
李光前
祖籍:福建泉州市南安梅山競豐村(時稱芙蓉鄉)
「福建南安梅山的李光前故居」
漂洋過海苦求學,聰穎勤奮學有成
李光前幼年隨母生活在芙蓉鄉,其父是鄉裏的私塾教師,1903年,10歲的李光前隨父親赴新加坡謀生。
盡管家境貧寒,其父仍堅持將兒子送進新加坡的英印學堂和養正學堂,1908年,成績優異的李光前在當地中華總商會主席吳壽珍的推薦下,獲得清政府的資助回國求學,先後就讀于南京暨南學堂(現暨南大學前身)、唐山路礦專門學堂(今西南交通大學)等。後來,勤奮聰穎的李光前再次考入新加坡學校,同時還修讀美國大學的課程。
1912年,他一邊教書,一邊兼任華文報《叻報》的電訊稿編譯。
「新加坡最早的華文報《叻報》,創辦于1881年」
得遇伯樂,事業愛情雙豐收 儒商典範,觸角廣伸終稱王
幾年後,學貫中西、德才兼具的李光前開啓經商生涯。他先是進入愛國僑領莊希泉創辦的中華國貨公司擔任英文秘書及涉外聯絡工作,1916年他又受聘于陳嘉庚的謙益公司。
憑借自身的精明能幹聰慧好學,僅僅用了兩年的時間,他就從公司小職員升任爲橡膠貿易部經理,年僅23歲的他深得陳嘉庚器重,並成爲陳嘉庚最得力的助手,每年協助公司盈利百萬元左右。陳嘉庚“慧眼識快婿”,把長女陳愛禮托付給李光前,而後又把公司的所有橡膠業務交于李光前管理。
「陳嘉庚(左)與李光前(右)合影」
「李光前和陳愛禮的婚禮在道南學校禮堂舉行,證婚人是廈大校長林文慶」
豐富的貿易和企業經營管理經驗,爲他日後獨立開辦南益公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928年,李光前成立了以種植、經營橡膠爲主業的南益橡膠廠,後來改組爲南益橡膠有限公司,真正開始獨擋一面奔波商海。“誠實、信用、嚴明、謹慎”的經營原則使得李光前很快在商界脫穎,而成爲繼陳嘉庚之後的又一“橡膠大王”。
「新加坡南益大廈」
除此之外,李光前還在泰國、馬來西亞大片種植黃梨和生産罐頭。
而後李光前又進軍金融業,創立了華僑銀行。時至今日,華僑銀行仍是新加坡國內銀行業的龍頭,他因此又有“金融大王”的美譽。
二戰結束後,李光前回到百廢待新的新加坡,擔任新加坡咨詢委員會委員,協助當地政府恢複經濟,爲重建戰後新加坡做出了貢獻。
原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先生曾評價李光前:“他是我們社會中受人尊重的一員,這不只是因爲他聚集的財富,更由于他對我們的社會進步所作的貢獻。”
傾資興學美名揚 濟世益群報桑梓
當我們走進美麗的“南方之強”廈門大學,映入眼簾的建南大禮堂樓群便是傑出的華僑領袖李光前先生捐建的。除此之外,他還捐建了芙蓉樓群,總共給廈大捐了24棟樓。
「廈門大學建南大禮堂」
「廈門大學建南大禮堂操場」
捐建廈門大學建南禮堂樓群後,陳嘉庚建議以“李光前”命名樓群,李光前堅決不肯,衆人再三勸說,最終以他親人的名字和家鄉的地名來命名,如以其三子成義、成智、成偉命名的四棟建築以及南安、芙蓉、國光、南光等樓群。
「陳嘉庚在建南樓群的工地上視察工作」
薪火相傳、生生不息,更難能可貴的是,李光前樂善好施、興學助教的精神仍在延續。其家族二代、三代至今一同主持以家族名義運作的李氏基金,仍奔波于興學及公益事業中,繼續傳播大愛。20多年來,捐款超過數億元。
深受陳嘉庚“傾資興學”精神的影響,李光前雖身在海外卻心系家鄉,不遺余力在家鄉興辦學校,讓更多學子走進課堂,改寫了自己乃至家族的命運。
他曾說,教育關乎社會和個人,教育不但能使社會繁榮,還能使國家更富強。
李光前在陳嘉庚公司就職期間,就把每月僅僅幾十元的工資全部拿出來,且典當了心愛的手表,湊足了600元,委托族人帶回老家興建了一所小學——國專小學。在成立南益公司初期,還曾以父親的名義成立了助學金,1943年他在家鄉創辦國光中學、國專幼兒園、國專醫院、影劇院。後來又讓嶽父陳嘉庚主持擴建國光中學、國專小學。
「建于1950年的國光中學新華樓」
「1965年,李光前在新華樓前與時任國光中校校長鄭明端(右一)、副校長伍遠資(左一)親切會談」
李光前對中華民族始終懷有高度責任感,堅守民族大義。家鄉的建設一直是李光前牽挂的事情,他鼎力資助,在40年代參加了福建的一些投資。
他懷著“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宗旨,爲僑居國和祖國的文化教育事業做出了可貴的貢獻。
他捐資的不計其數的巨額款項涉及了醫療、教育、科技、文化等公益事業,先後捐資興建了南洋大學、新加坡大學、道南學校、光華學校等,對新馬地區華文教育的發展居功至偉。他全力鼓勵華人後裔學習優秀的中國文化,向新加坡政府提議建立新的國家圖書館,並自動捐獻巨款,附帶條件之一是須購置東方文字的圖書,包括馬來文、華文、印度文等。
1962年,出任新加坡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前身)首任校長。因對新馬地區的教育事業産生了深遠的影響,李光前被新馬社會推崇爲“華人中的第一人”。
愛國愛家、精神永續 不求名利、默行慈善
“芭蕉撫臂無人見,暗替千花展綠蔭”——新加坡著名詩人、書法家潘受評價李光前先生。
抗戰期間,陳嘉庚領導籌款抗日工作,李光前積極支持並率先捐資。當選爲陳嘉庚組織發起的“南僑總會”常務委員,還擔任新加坡中華總商會主席,聯絡南洋僑商捐資並購買救國公債。
1952年,李光前設立李氏基金“廣泛濟世”,對新馬兩地華人社團、赈災濟貧、建安老院、孤兒院、寺廟等,盡心盡力作了無法計數的資助。他捐助的對象不分種族、籍貫、地域或宗教,他的善舉幾乎遍及世界各地。
1964年,他將個人名下的南益集團的全部股權捐獻給李氏基金,永久性地全部用于慈善事業。
愛國愛鄉,光前裕後。1965年,周恩來總理親切接見李光前先生,並高度贊揚他的的拳拳愛國愛鄉之情:“嘉庚先生、光前先生翁婿的愛國壯舉,是一段千秋佳話呀!”
「周恩來總理親切接見李光前、陳愛禮夫婦」
「接見後周恩來總理與李光前一行人合影」
他是“星馬一代完人”,更是“南國之光、華社先賢”,一生愛國愛鄉、熱心公益,他不僅用馳騁商界的巨擎風範爲後人樹立榜樣,把難以統計的財富貢獻社會,更重要的是展示了謙遜、無私的高尚人格。
來源:閩聲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