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第4762篇原創首發文章 字數 3k+ ·
· 歐家錦 | 文 關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
以筆者研究的全球奢侈品行業(特別是在中國)爲例,中國企業與資本並購歐美奢侈品牌的元年爲——2016年!
2016年4月,山東如意集團告示將收購法國SMCP時尚集團的控股股權。SMCP旗下擁有輕奢品牌Sandro、Maje和Claudie Pierlot等三大時尚品牌。
如意集團董事長邱亞夫在公告中表示,“SMCP有著深厚的巴黎時裝技術根底,有了該公司的技術,我們將把他們的優勢與我們在亞洲,特別是在中國的現有優勢結合起來。”
公告並沒有透露具體的收購價格,但有知情人士透露,如意集團斥資10.4億歐元(約合80.29億元人民幣)從KKR手中買走了SMCP時尚集團82%的股權。這一起當年度全球奢侈時尚行業交易價格最高、最受業界關注的收購案,雙方的談判進行了至少6個月。
這一紙公告,將如意集團與法國SMCP時尚集團推到了行業輿論的沸點——前者是源自山東的大型紡織服裝集團,擁有全球規模最大、最齊全的毛紡織服裝産業鏈;後者是源自巴黎的位居全球行業前列的時尚集團,這起並購預示著中國從“購買奢侈品産品”正式進入到了“購買奢侈品品牌”的階段。
如意集團的首起並購,是2010年6月出資約4400萬美元收購處于虧損狀態中的日本成衣運營商Renown41.53%的股份,成爲其第一大股東;2017年3月,又以1.17億美元收購英國百年奢侈品牌雅格獅丹Aquascutum(與博柏利Burberry齊名的英國國寶級風衣品牌之一);2018年2月,完成對瑞士奢侈品公司巴利Bally的收購;僅僅兩個月之後,又發起對香港高級男裝零售商利邦51.38%控股權的收購,後者經營6個高端男士服裝品牌:Altea、Cerruti 1881、D’urban、Gieves & Hawkes、Intermezzo 及Kent & Curwen。
通過這些並購,如意集團迅速壯大成爲一個以紡織制造爲基礎的時尚品牌控股集團,也是擁有最多國際品牌的中國第一大時尚集團,並形成了清晰的時尚版圖:以科技支撐的原料業務、具備國際認知度並覆蓋全球市場的時尚品牌。
在德勤Deloitte公布的《2018年全球奢侈品力量》排行中,依據年度銷售額對全球奢侈品公司進行排名,法國SMCP以8.70億美元位列第52位,香港利邦控股以2.29億美元位列第95位——坐擁這兩大公司控股權的如意集團由此成爲中國唯一通過控股進入服飾類奢侈品百強的公司。
彼時如日中天的邱亞夫對如意集團的未來寄予厚望,“通過一系列國際化並購,如意集團未來將致力于打造千億級的時尚産業集團。我們有信心再用10年時間,打造一個能與LV、Armani比肩的中國品牌。”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以資本力量整合全球高端品牌資源,並獲得行業矚目的中國企業,還有以下代表——
複星集團:2011年5月,它以8458萬歐元收購希臘珠寶集團Folli Follie9.96%的股份;2017年,入股美國高端針織品牌St John Knits及意大利奢侈品男裝Caruso,並控股了法國度假村集團Club Med(地中海俱樂部);2018年2月,收購法國高級定制時裝品牌朗雯Lanvin(其位于巴黎福賓聖安娜大街15-22號的“浪漫屋”是世界最具權威的香水屋之一,也是巴黎高級品牌中現存唯一最古老的時裝店);同年5月,正式收購奧地利頂級內衣品牌Wolford。
信中利:2015年10月,Aston Martin宣布與信中利達成協議,簽訂價值5000萬英鎊(約4.58億元人民幣)的合約,共同打造四門轎車RapidE電動版的量産車型。而與前者觀念不一致的,信中利最看重的是Aston Martin品牌在中國市場的衍生價值,比如職業裝、休閑服以及皮具、眼鏡和其他産品。
通靈集團:2017年4月,“國內珠寶品牌第一股”通靈珠寶董事長兼CEO沈東軍與比利時王室珠寶Leysen1855第五代及第六代傳人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市政廳舉行了品牌交接儀式,標志著這一成立于1855年的比利時王室禦用珠寶品牌正式歸于通靈珠寶旗下。
沣沅資本:2017年6月,其與美國喜達屋資本及全球最大的消費品投資基金L Catterton達成協議,以總計1.64億歐元(約合10.8億人民幣)收購後兩者持有的法國奢華水晶制品生産商巴卡拉Baccarat(聞名全球的頂級水晶藝術世家)88.8%的控制性股權。
剛泰集團:2017年8月,價值1.955億歐元的意大利奢華珠寶品牌布契拉提Buccellati(源自1919年的珠寶藝術世家)85%股權的交割儀式在意大利米蘭四季酒店舉行。意大利經濟發展部、中國駐意大利商業協會、中意兩國經貿界等多位領導和代表們受邀出席了活動,一起分享了中意兩國企業在經貿界的又一盛舉。
七匹狼:2017年12月,收購Karl Lagerfeld Greater China Holdings Limited(卡爾·拉格斐大中華公司)80.1%股權事項完成交割,交易價格爲3.2億元人民幣,且獲得Karl Lagerfeld在大中華區(包括中國大陸、香港、台灣、澳門和新加坡地區)的運營實體控股權。被收購的品牌爲被譽“時裝界的恺撒大帝”Karl Lagerfeld(曾同時擔任Chanel、Fendi兩大品牌的創意總監)于1984年創立的同名品牌。
安踏集團:2018年9月,其宣布將聯合私募基金FountainVest Partners方源資本組成財團,收購芬蘭高端體育用品巨頭Amer Sports。後者旗下擁有Salomon、始祖鳥Arc’teryx(被譽爲戶外品牌中的“愛馬仕”)、Wilson、Atomic、Suunto等多個戶外、極限運動服飾、鞋履、配件品牌,同時擁有Sports Tracker運動追蹤科技公司。而更早之前,它已將意大利品牌FILA、日本品牌迪桑特Descente以及韓國品牌可隆體育Kolon Sport收入囊中。
這些並購,後來的故事怎麽樣了?
中國企業與資本收購國外高端品牌的商業邏輯,是看中了中國作爲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費市場所孕育的巨大消費需求。正如一位投資人所言,“這些品牌原來更多地服務于歐美人群,但落地中國市場後就不一樣了,因爲龐大而多元的中國市場處處充滿挑戰,需要做很多創新與本地化拓展。”
但商業的創新與本地化拓展,從來都是詭異多變的——
瘋狂的跨國並購之後,如意集團未能真正融入到被並購方所在國家的環境和團隊中去,花了大價錢買下的品牌卻拖了公司的後腿,疫情之下更是雪上加霜,導致集團的資金鏈幾近斷裂, 旗下品牌數量從高峰期的40多個驟減到如今的數個。2021年度,如意集團營業收入約爲6.9億元,總負債爲19.9億元;
信中利董事長汪潮湧自去年起頻傳失聯被拘的消息,至今年已多次被列爲被執行人;
通靈珠寶沈東軍打算將品牌改名爲“Leysen萊紳通靈”,定位于“歐洲百年王室珠寶”,但這一品牌升級的新概念遭到(嶽父)馬家和高管團隊一致反對,在遭遇了高管集體換人、馬家代表退出、“董事長舉報大舅子”“生活作風出了問題”的離婚事件、“霸道總裁”即將失去公司控制權等一系列風波之後,源自1855年的珠寶品牌還能否在此家族繼續下一代的傳奇,都成了一個問號;
沣沅資本則“放了一堆鴿子”,收購公告之後的長達三年時間裏,不僅承諾的3000萬歐元投資不見蹤影,爲這筆收購交易提供6億元貸款的兩家基金也表示未收到其償還款,其母公司沣沅弘集團在國內也陷入各種爆雷事件中。爲拯救風雨飄搖的Baccarat,2020年12月,法國金融市場管理局(AMF)表示,有五家國際基金共同收購了其97.10%的股份;
剛泰集團亦是深陷困境。2019年9月,全球第二大奢侈品集團曆峰Richemont宣布,已收購Buccellati 100%股權,而前控股股東剛泰集團則被債權人國信證券以“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爲由,于2020年11月向法院申請對其進行破産清算。
“已聞舊人哭,亦見新人笑。”
2021年10月,複星時尚集團宣布更名爲“Lanvin Group(複朗集團)”,旗下包括5個品牌:Lanvin、Wolford、St. John Knits、Caruso、Sergio Rossi。據其公布的2021年度業績顯示:收入增長52%至3.39億歐元,成績主要得益于集團全球品牌發展戰略的成功實施,以及完成對意大利奢侈鞋履品牌Sergio Rossi的順利收購,在北美和亞洲市場表現尤爲亮眼。
七匹狼正逐漸將Karl Lagerfeld帶入良性的發展軌道。從業績報告顯示,該品牌的頹勢已經逐漸扭轉,在2018年至2020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爲3139萬元、8268萬元和1.34億元,虧損額則從4013萬元縮窄到1824萬元。
前段時間引發網友熱議的“七匹狼與特步聯姻”,新郎周力源正是Karl Lagerfeld品牌在大中華區的操盤手;而新娘丁佳敏則是特步旗下女子品類“半糖系列”的主理人。
安踏集團則成爲近幾年因並購而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典型代表。據其2022年中期財報顯示,安踏上半年收入259.65億,同比增長13.8%,超過耐克中國、阿迪達斯中國等競爭對手,成爲中國市場No.1,這是中國企業的一次曆史性突破。
“專業化與多元化,到底哪一個更好?”這似乎是一個永遠無解的商業謎題。
同比國內,失敗案例的典型是如意集團,從全球規模最大、最齊全的毛紡織服裝産業鏈企業擴張至擁有40多個高端時尚品牌的多元化企業,至今落得“不如意”的下場,盡管邱亞夫也曾清醒地意識到“被收購的品牌雖然擁有悠久曆史和極高的消費者認知度,但它們的業務表現遠談不上理想,很多還處于連續的虧損狀態”,無奈最終一語成谶;
成功案例則有安踏集團,秉承“單聚焦、多品牌、全渠道”的戰略思路,穩步前行成爲如今打破全球體育品牌領域“雙超”(耐克&阿迪達斯)局面的一股新銳勢力。
放眼全球,全球第一大奢侈品集團LVMH董事長Bernard Arnault(伯納德·阿諾特)已然成爲超千億美元身價的全球首富級人物,LV、Dior、Fendi、Tiffany、Bvlgari、Hublot、Guerlain、Moet&Chandon、Hennessy等近80個品牌都不是他創建的,全是“買、買、買”並購而來,但其出色的商業觸覺與運營能力令其牢牢地抓住了爲數極少的全球高端客群之芳心;
而至今仍處于家族勢力絕對掌控之下的愛馬仕Hermès,自1837年起固守“一個品牌”的形象,以精湛的手工技藝傳承法式優雅,現已擁有皮具、鞍具、絲織品及紡織品、女士及男士成衣、珠寶、鞋履、皮帶、手套、帽子、香水、鍾表、家具、餐具、petit h及美妝等超過16大産品部類。
做一個品牌?還是做一個集團?或是將一個品牌不斷擴展産品線以發展成爲一個集團?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構成了商業世界的斑駁色彩。
財經作家吳曉波在其代表作《大敗局》中寫道,“商業,就本質而言,是一個關于幸存者的遊戲。”商業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其無法被預測的巨大不確定性,所有的峰回路轉,或迎來春暖花開,或面臨一敗塗地。無論如何,這些故事,都是商業史的一部分,且或許是最迷人的那一部分。
自2013年起,中國消費者成爲全球奢侈品行業最大的購買群體(包含境內外消費);疫情之後的2020年起的近三年,中國內地更是一度成爲全球奢侈品行業唯一逆勢增長的消費市場,龐大的內需仍將爲有識之士提供巨大的商業想象空間。
在可預計的未來,中國企業家會展現兩種身份——要麽在資本層面成爲國際品牌的中國老板;要麽打造一個源自中國的具有東方元素的國際品牌。與此同時,會有哪些歐美奢侈品牌“因中國而變”?又將有哪些中國品牌乘勢而起?進退之間,取舍之道,都將書寫品牌的發展軌迹。
回顧改革開放至今的短短40多年間,從物資短缺到消費大國,從購買産品到購買品牌,中國消費者與中國企業及資本重塑了全球高端品牌乃至奢侈品行業的格局。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在國際高端品牌業界的影響力將不僅是消費力與資本力;在本土意識覺醒的“新國潮”之大勢中,設計力也將綻放來自東方的文化力量。
畢竟,“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
作者:財經作家,資深財經媒體人;專注于創作“奢侈品在中國”書系。
「圖片 | 視覺中國 」
內容合作、投稿交流:[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