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快讀
  • 旅遊
  • 生活
    • 美食
    • 寵物
    • 養生
    • 親子
  • 娛樂
    • 動漫
  • 時尚
  • 社會
  • 探索
  • 故事
  • 科技
  • 軍事
  • 国际
快讀

如何發展對華關系,澳政府當“以史爲鑒”

2022 年 11 月 1 日 互联网财志

如何發展對華關系,澳政府當“以史爲鑒”

資料圖:澳大利亞總理莫裏森(圖源:新華社/法新)

澳大利亞18日舉行聯邦議會選舉,勝選的政黨或聯盟將獲得執政權。2007年以來,澳大利亞政府首腦更叠頻繁,迄今已換了5位總理,平均任職不足2年半。尤其自由黨—國家黨聯盟執政以來,內鬥更是頻仍,先是阿伯特被特恩布爾“逼宮”下台,後是莫裏森“有樣學樣”取代特恩布爾。政府首腦頻繁更叠不可避免地對澳大利亞外交政策産生影響,平添諸多不確定性。

澳大利亞的對華政策就因此頻生變數。數年前,中澳關系曾蓬勃發展,兩國因此于2013年宣布攜手共建“戰略夥伴關系”。兩年後,中澳關系又被升格爲“全面戰略夥伴關系”。兩國良好的戰略和政治關系爲亞太地區和平、穩定與繁榮以及兩國經貿互利合作關系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正是在此期間,《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東盟+6”自貿談判和中澳自貿協定得以迅速推進或締結;中澳雙邊貿易額年年以15%以上的速度增長;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澳大利亞對華商品和服務貿易出口增長迅猛,遠超對美國和英國的出口總額之和。也是在此期間,中國對澳大利亞投資出現曆史性變化:中國對澳投資不僅超過澳大利亞對華投資,而且連續數年超過美日,成爲澳大利亞第一大外資來源國。

中澳兩國貿易和投資額屢創新高,爲澳大利亞經濟繁榮和人民富裕做出不可替代的貢獻。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在上世紀90年代初曾直言不諱地預言,澳大利亞在新世紀初將淪爲“貧窮的白人垃圾國家”,因爲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國家群體有能力進口澳大利亞如此巨量的資源。幸運的是,由于中國和亞洲其他新興國家的快速發展,澳大利亞不僅沒淪爲“貧窮的白人垃圾國家”,反而保持了30多年的持續經濟繁榮。據澳大利亞有關部門統計,澳大利亞人均每年向中國出口15噸鐵礦石;每戶澳大利亞家庭從對華貿易中年均增收5000多澳元(約合4000美元)。

難怪上世紀80年代末以來,澳大利亞曆任有遠見的總理都堅持全面發展對華關系。前總理霍克說亞太大家庭中不能沒有中國;基廷批評敵視中國無異于“發瘋”;霍華德親自告誡美國總統小布什,說中國崛起是太平洋國家的機遇;陸克文感謝中國在過去20多年裏幫助澳大利亞躲過其他大多數西方國家均未幸免的經濟衰退;吉拉德毅然將兩國關系提升至“戰略夥伴”的曆史高度;阿博特則更進一步,將之升格爲“全面戰略夥伴關系”。

但令人遺憾的是,在那之後,中澳關系因澳大利亞政府首腦的更叠和對華態度的轉變而急轉直下,中澳互利合作隨之步伐放緩:過去幾年,中國在澳投資連續大幅下降,今年僅爲峰值時的1/4;澳大利亞大宗商品對華出口波動起伏,屢屢受挫;澳大利亞引以爲傲的金融和保險服務業在華業務增長緩慢;中國赴澳留學生人數下降。與之相伴的是,澳大利亞國內生産總值近年呈現下滑趨勢。

曆史的經驗和教訓是引向未來的路燈。事實證明,無論哪個黨派上台,保持對華友好合作都有利于澳大利亞的經濟繁榮和人民富裕。希望澳大利亞新一屆政府能夠“以史爲鑒”。

(作者是聊城大學太平洋島國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于鐳)

原題:于鐳:如何對華,堪培拉當“以史爲鑒”

相關文章:

  • 以史爲鑒:英國崛起之謎,一個貧弱島國,憑什麽成長爲全球霸主?
  • 獨家丨過去一周,“一帶一路”發生了這些大事(12.17-12.24)
  • “以史爲鑒——亞洲金融危機25周年的回顧與啓示”國際研討會在京舉行
  • 過去一周,“一帶一路”發生了這些大事(4月15日—4月19日)
  • 中國人被騙這麼久:美國不禁槍的根本原因曝光
  • 揭秘蘇聯解體後的中烏軍事合作,我國從烏克蘭得到多少先進技術?
汽車

發佈留言 取消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2025 快讀 | 服務協議 | DMCA | 聯繫我們
Menu
快讀
  • 旅遊
  • 生活
    • 美食
    • 寵物
    • 養生
    • 親子
  • 娛樂
    • 動漫
  • 時尚
  • 社會
  • 探索
  • 故事
  • 科技
  • 軍事
  •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