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4月5日,89歲的蔣介石在台灣病逝。
1949年以前,蔣氏家族曾經是中國最顯赫的政治豪門,統治中國大陸22年之久、又在台灣偏安26年的蔣氏家族在台的生活也鮮爲大陸普通讀者所知。團結出版社近年來相繼推出《蔣介石的晚年歲月》《宋美齡的晚年歲月》《蔣經國的晚年歲月》三本書,講述蔣介石一家在退出大陸後,在台灣生活的點點滴滴。本文從三本書中摘錄了部分記錄蔣介石、蔣經國、宋美齡三人在台灣最後歲月的文字,供讀者了解那個時代的蔣氏家族的生活。
蔣介石的晚年生活:逗狗、養花
蔣介石晚年不僅對做禮拜有極濃厚的興趣,而且非常喜歡逗狗、養魚、擺弄 花草。
蔣介石每天快用完午餐時,一條中型的白狗就被放進蔣介石的餐廳裏,接著一個侍衛人員拿著盤子,等待著蔣介石調拌白狗的飯食。據台灣資料稱:蔣介石非常喜歡這條白狗,自然這條狗對蔣介石也非常親熱。常與蔣相處的牧師周聯華,猜想蔣之所以喜歡這條狗,一定因爲這狗是條名犬。好奇心驅使周聯華問蔣的愛犬是什麽種。蔣介石聽後笑而不答。宋美齡一聽便知周聯華外行,于是問他道:“你猜猜看是什麽種呢?”這一問把周聯華難倒了。周在這方面的確是外行,平時只會讀《聖經》、布道。搜尋記憶,他想起在蔣介石官邸的庭院裏,看到侍衛官訓練警犬,他們受命尋找失物,不消片刻就把一方手帕找到了。周認爲蔣的 這條白狗一定是千中選一、萬中選一的名犬了。周聯華還記得宋美齡也有一條愛犬,它能擔任警戒工作,有一次宋美齡和蔣介石開玩笑說:“你假裝著打我,看看它幫助誰?”結果周聯華看到的場面是:那條狗總是擋在蔣介石面前,不讓蔣介石打宋美齡。周聯華想:既然宋的那條狗如此乖巧,那麽蔣的這條狗一定比宋的那條狗還要靈通。可是他搜盡枯腸,也想不出 一個適當的、有名的品種來說出那條狗的出身。蔣介石見周聯華回答不出,越發高興。最後,還是宋美齡揭穿這個謎底,她對周說:“我告訴你罷,你就是對狗很內行,也說不出它的品種,它是土生土長、台灣生的土狗。”
蔣介石逗完狗後,有時去庭院散步,有時4時半去散步。在庭院散步時,他總是走到水池邊,在一張石凳上坐下來。然後將餅屑均勻地抛撒到水中,不一會兒,成群的金魚蜂擁到池邊搶食。此刻,蔣介石異常興奮,邊餵金魚邊像檢閱部隊點名一樣,每條魚都取有一個名字,有一次他對左右說:怎麽今天XX還沒有來吃?
蔣介石不僅喜愛逗狗、養魚,而且還特別喜歡花卉,這一愛好鮮爲人知。蔣常常將他喜愛而罕見的花卉,陳列在他常去憩息的“蘭亭”裏。他每次做完禮拜回來,幾乎都到種滿花木的園藝所裏轉一圈。據台灣資料稱:蔣對花木的生長觀察很仔細,往往比花匠還要細心。不僅如此,蔣還有時親自擺弄花草。花匠們爲 蔣介石在官邸裏建造一座玫瑰園,他興致好時,就與花匠們改良花的品種,做插枝的工作。
最讓蔣介石喜歡的是那些台灣産的蝴蝶蘭。蔣曾對花匠說:“西洋蘭太過豔麗,倒不如我們土産的蝴蝶蘭,清豔芬芳。”1973年,蔣介石曾要林務局在海拔2600米的高山區,試種在寒帶才能生長的牡丹。這些牡丹是日本農校河本教師精心培養改良的,過去每年獻給蔣介石一些上品,前後有100多株。由于這些花木不適應台灣的氣候,在官邸試種以失敗告終。後來這種花木在高山地區試種成 功,但蔣介石此時已不在人世了。
蔣經國死因之謎
1988年1月13日,作爲台灣政治強人的蔣經國突逝台北。一時間,島內驚呼:蔣經國是被害死的,是被累死的,是被氣死的。
關于蔣經國的死因,有種種說法。一種說法是:蔣經國是被累死的。蔣經國之所以被累死,台灣《雷聲》周刊發文分析說,蔣經國被累死“主要是由于他‘事必躬親’的個性所以致之”。舉例言之,油電降價,原本不能算是重大“政策”,應該由“中油”及“台電”兩家公司的董事會作出決定呈報“經濟部”核定即可,充其量再呈請“行政院長”俞國華作最後核定。但俞國華深知蔣經國事必躬親的性格,因而不敢做主,無論外界壓力如何強大,一副笑罵由人、好官我自爲之的模樣。然而國民黨中常會開會時,蔣經國聽取報告,得悉外界對油電降 價期盼甚殷,立即指示油電降價。這一件衆所矚目的油電降價,就因蔣經國一言而決,極其簡單。因此,當時有議論說,如果國民黨其他軍政大員能夠認真負責,“蔣經國應該還可以多活幾年”。
還有議論說:蔣經國是被民進黨氣死的。蔣經國病逝後,國民黨一位要員說,蔣經國是被民進黨“害死”的。蔣經國早就得悉民進黨在12月25日“行憲”紀念會會場舉行示威抗議,“總統府秘書長”沈昌煥當時向蔣建議:“那您不要去好了。”蔣經國答稱:“你要搞清楚,我怎能回避這些事情?”“安全局”希望把紀念大會移到陽明山中山樓或者政治作戰學校召開,因那兩個地較易管制,但被蔣否決:“沒有這種事,爲了人家鬧事,你就改地方,你說這行不行?”《雷聲》周刊對此評論稱:蔣經國始終認爲民衆十分清楚他推動“民主憲政”的決心,如果不是他這些年來極力壓制保守派氣焰,這些示威抗議的人,恐怕大多數早已身陷囹圄,因而深信這些人不會沖著他來,至少會在他致辭後才會有所行動。不料,事與願違,蔣經國在致辭時,甫告開口,民進黨11位“國大代表”便起立大聲抗議高喊“國會”全面改選,似乎已將箭頭對准了他,致使蔣經國氣急攻心,埋下了病逝的種子。
此說的確有一定道理。蔣經國回到官邸後上床休息。忽然問王家骅:“當時的情形怎麽樣啊?”王將會場情形如實奉告,蔣聽罷沒有講話。從25日到1月10日,蔣經國心情一直不好,不願多說話,這使蔣孝勇非常擔心,他請郝柏村到官邸陪其父親談話。10日那天,蔣孝勇陪侍床前,好長一陣子無語之後,蔣經國開口說:“我一輩子爲他們如此付出,等到我油盡燈枯時,還要給我這種羞辱,真是于心何忍。”蔣孝勇說他當時極爲痛心,“沒法講些什麽安慰父親,只有淚水往肚子裏流”。
衡諸事實,這種說法與前面蔣經國死前有煩惱之事導致胃酸增加、血管破裂似相吻合。
蔣介石去世後宋美齡赴美原因
在蔣介石去世後的第165天,宋美齡就稱病赴美就醫。台灣人士稱,這是極高明的政治決定,因爲如果繼續留在台灣,她的身份、地位、角色都將會十分尴尬。
那麽,宋美齡在蔣介石死後很快就離台赴美的原因到底是什麽呢?
從1975年9月17日,宋美齡在行前發表《書勉全體國人》這份4000字的告別詞中粗略地看到一些她列舉的“出走”的理由。
文章前半部分是訴說她在近年來所遭遇的一系列變故:
“近數年來,余叠遭家人喪故,先是姐夫庸之兄去世,子安弟、子文兄相繼溘逝,前年藹齡大姐在美病笃,其時‘總統’方感不適,致遲遲未行,迨趕往則姐已彌留,無從訣別,手足之情,無可補贖,遺憾良深,國艱家憂,接踵而至,兩年前,余亦積漸染疾,但不遑自顧,蓋因‘總統’身體違和,醫護唯恐稍有怠忽,衷心時刻不甯。‘總統’一身系國家安危,三民主義之赓替,‘中華民國’之前途,全擔在其一人肩上。余日夢侍疾,禱望‘總統’恢複健康,掌理大事,能多一年領導,國家即多一年紮實根基,如是幾近兩年,不意終于舍我而去,而余本身在長期強撐堅忍,勉抑悲痛之余,及今頓感身心俱乏,憬覺確已罹疾,亟須 醫理。
又回顧了蔣介石去世後一些令宋美齡感動的場面:
“回溯‘國喪’期間,我同胞對‘元首’之肅穆哀悼,出于赤誠之愛戴表露,見諸國父紀念館之感人景象,使余永世難忘,難覓恰當詞彙,予以描述。千千萬萬之空身曆其境,不分你我,融協隨和,靜默無聲,神態嚴肅,循序排隊,耐心甯候,晝日漏夜,忘其累苦,只求一瞻‘總統’遺容,致最後之敬禮。紀念館前一排居民,有自動開放門戶24小時予人方便,亦有自動供應茶水者。由中南部各處前來吊祭之同胞,有一路須經七八個小時行程始達台北市,原先排 列在前之致敬之同胞已伫立六七個小時,竟自動退讓,使遠來者得先入靈堂,毫無騷擾紛亂,充分表現禮讓精神。靈堂外走廊中三軍儀仗隊同志雙手擎槍,雖立正如木人,亦有涕淚難抑者,但仍肅立不稍改變其莊嚴儀態,令余感動傷心。
宋美齡離台的內幕外人是不得而知的,只能從表面現象作分析。
親蔣的刊物稱之爲“夫人深明大義”,有意“回避”,以便“經兒”放手大幹;或是宋美齡由于悼亡心切,老地方容易觸景生情,故換個環境,減少點悲傷。
而另一些刊物則不以爲然,揣測說,這是蔣經國的親信向宋美齡施加了壓力,請她離去。因爲宋美齡發表的書面講話中引了“聖詠”詩一首,稱“莫偕無道行,恥與群小立,避彼輕慢徒,不屑與同席”,流露出她是受到排擠後含恨而走的。
無論別人如何說長道短,宋美齡去意已決。9月17日上午,她乘坐“中美號”專機前往美國,到機場送行的有嚴家淦“總統”伉俪、蔣經國“行政院長”夫婦和家人、張群等“總統府”資政及駐台灣的各國使節一百多人,蔣經國親自扶持宋美齡進入機艙內,隨同宋美齡赴美的有十多名侍從人員和護士。經過12個小時的飛行,當晚9點35分,“中美號”抵達美國肯尼迪機場,台灣駐美“大使”沈劍虹夫婦及美國政府代表在機場迎接,隨即由六輛汽車組成的車隊護送宋美齡去了紐約的長島。